卷进大漩涡(第7/7页)

“结果正如我所希望的那样。因为现在是我亲口在为您讲这个故事——因为您知道我真的从虎口逃生了——因为您还已经知道了我那种有效的逃生方法,所以也就一定会期待着所有我下一步要说的——很快我就要结束我的故事了。我离开渔船之后约莫个把钟头,渔船已下降到我下面好远的地方,它接连猛烈而迅速地打了三四个回旋之后,就带着我心爱的哥哥,一下子、永远栽进下面那浪花深渊中去了。我缚在上面的那只水桶下降到距离渊底和我从船上跳出的地点约一半远的地方,漩涡的性状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只大漏斗的斜面变得越来越不陡了。漩涡的转势渐渐地越来越不猛了。浪花和彩虹也渐渐消逝了,深渊的底部似乎也在慢慢升高。天色晴朗,风已停止,那轮满月正在西天放射着灿烂的光辉,这时我发现自己已在大洋面上,洛福登海岸历历在目,原来我正在刚才的莫斯柯厄大漩涡的上头。那时正当平潮期——但由于飓风的影响,海面上仍然汹涌着山峰般的巨浪。我被猛浪带到漩涡的水道上,几分钟后很快就被冲到海岸边渔民的捕鱼场所。一条渔船将我救上来——那时我已累得精疲力竭了——而且(现在当然危险已经消除)那时我一回想起那种恐怖景象,就连话都说不出来,那些把我拉上船的人是我的旧日伙伴和天天在一起的朋友——但他们却不认识我了,只当我是从幽灵世界来的一位旅客呢。我的头发在出事的先一天还是乌黑的,却在大劫中变得像您现在看到的这样苍白了。他们说我的气色也变了。我把我的故事告诉他们,他们不相信。现在我把它说给您听——我几乎并不期望您会比洛福登的欢乐的渔民更相信这个故事。”

唐荫荪 译

[1]努比亚为东北非古代地区名,大体上北起尼罗河第一瀑布,东至红海之滨,南达喀土穆,西接利比亚沙漠。“努比亚地理学家”,有关典籍认为是指12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阿勒·伊德里斯(1100—1165/66)。伊氏早年曾在北非和西欧许多地方旅行。他撰写的一部地理巨著被称为《一个想周游世界者的愉快旅行》(又叫《罗杰之书》)。——译者注 [2]约纳斯·拉穆斯(1649—1718),挪威历史学家。——译者注 [3],测量水深的长度单位,一合6英尺,或1.829米。——译者注 [4]一挪里相当于7.53公里。——译者注 [5]四旬节,基督教徒称从圣灰日起至复活节前夕的40个周日为“四旬节”,在此期间,为纪念耶稣受难而在荒野禁食,故亦称“四旬斋”、“封斋期”。——译者注 [6]佛勒格同河,希腊祝福中冥府五条河流之一,河水为腾腾火焰,故亦称“火河”。——译者注 [7]基谢尔(1601/02—1680),博学多才的耶稣会教士,出生于德国,在美国受圣职,后来定居罗马。他的大量活动在于传播知识,起着一种科学文化情报的个人交换中心的作用。他研究的学科包括地理、天文、数学、语言医学和音乐,写了约44卷书和2000多篇手稿、信件,人称最后一位文艺复兴人物。——译者注 [8]波的尼亚湾,位于瑞典与芬兰之间的波罗的海大海湾。——译者注 [9]见阿基米德[10]著《论浮体》第二卷。——作者注。 [10]阿基米德(前287—前212),古希腊数学家、科学家和发明家,理论力学的创始人。传说他曾宣称:“给我一个立足点,我就能移动地球。”——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