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6/18页)
鲍比:“终有一天,我会让它们(恐龙)全都活过来的。”
杰西:“这个故事根本就不可能是真的。一个该死的破衣橱而已。说得像真的一样,保罗叔叔。”
“这并没有错。有时候只是我们理解错了而已。”
千代子:“宏说他记得自己坠机并被钓上了救援直升机。他觉得挺好玩的。‘像飞一样。’他还说自己还想再玩一次。”
甚至还有几个网站是在专门探讨杰西为什么会那么喜欢看《狮子、女巫和魔衣橱》那本书的。
当然了,对于这些问题最理智的答案就是:这些孩子是纯凭运气从坠机事故中生还的;保罗·克拉多克对于杰西言行的怀疑完全是出于他精神分裂的原因;而鲁宾·斯莫身体情况的好转也只是因为病情得到了缓解而已;另外,宏对于机器人的依赖也完全是因为他父亲一直沉迷于机器人制造。这些孩子举止上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说全都是由事故导致的创伤引起的。除此之外,我还在写作的过程中故意省略了许多的细节,比如保罗·克拉多克对于自己一直没有性生活的抱怨,莉莉安·斯莫的生活琐事等。事实上,他们的生活完全没有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仍有书评人在亚马逊网上指责我使用了“充满操控性的感性手段”来编辑书中的内容。
但是……但是……“她说,他们过去就曾经来过,她有时候并不想死。她还说,他们有的时候会对人们欲与欲求,有的时候则不会。”
其实,我有好几种选择。我可以再去探望保罗一次,让他解释一下这些内容是什么意思。我也可以忽略它们,把它们当做是一个疯子的胡言乱语。或者,我可以暂时把理性抛到一边去,好好研究一下文中的字面意思。我首先尝试了第一种选择,但医院里的人告诉我保罗不想再和我有任何的联系了(这无疑是因为他担心我会把他给我的这本练习簿交给他的心理医生)。第二种选择也十分有诱惑力,但我猜保罗把这些信息交给我一定有他的原因:“问问其他人吧,他们都知道。”我想,我当时大概是觉得调查一下也无伤大雅,反正除了坐在家里删除那些广告邮件以及在附近街道喝得酩酊大醉以外,我也没有什么好做的了。
于是,我当即就下决心要和理智唱反调,放手一搏了,既然保罗总是在说,是杰西让他动手杀她的。但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要是这些信息落到那些阴谋论爱好者的手里的话,他们肯定能够衍生出成百上千种推论来。不过我可没有打算要咨询他们的意见。“他们有时候会对人们欲与欲求,有时候则不会。”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确实,三个幸存儿给人们——至少是那些末日论的支持者们——带来了他们想要的东西:证明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的征兆。而且,杰西也给保罗带来他梦寐以求的名声。而宏则给千代子带来了一个活下去的理由。至于鲍比嘛……鲍比还给了莉莉一个丈夫。
我想,是时候该食言了。
萨姆,我知道自己向你隐瞒实情的习惯总是会让你很抓狂,但是我曾经向莉莉安·斯莫保证过,不将她在那场车祸中生还的消息告诉任何人。在我采访过的所有人当中,莉莉安的故事是最打动我的,而且当她从医院打电话给我时,她对我的信任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心。联邦调查局曾经建议将她安置到另一个地方去,之后我们也决定最好不再互相联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再提起她的伤心往事。
我觉得联邦调查局应该不会再轻易把她的电话号码告诉我,于是我决定去找她的邻居贝琪试一试。
电话接通了:“喂?”
“我想找一下卡茨太太。”
“她已经不住在这儿了。”(我听不出来对方是什么口音,所以猜对方大概是个东欧人吧。)
“您知道她现在住在哪里吗?我找她有很重要的事情。”
“你等一下。”
我听到一阵电话听筒被放下时产生的沙沙声,随后背景里又传来了一阵乒乒乓乓的噪音。接着对方又接起了电话:“我这里有一个电话号码。”
我在谷歌上搜索了一下电话的区号,发现这是一个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号码。不知为什么,我一点也没想到贝琪会搬到加拿大去。
(萨姆——以下就是我打的那通电话的脚本——没错,我知道,为什么我没有把通话内容录下来并编辑起来,以便以后出书时使用呢?请在这一点上相信我,你永远都不会看到书店里会卖一本叫做《埃尔斯佩思·马丁斯——三个幸存儿背后的真相》的。)
我:你好……请问是贝琪吗?贝琪·卡茨?
贝琪:你是谁?
我:埃尔斯佩思·马丁斯。我曾经在写书的过程中采访过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