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10/12页)

“不一定,有当天就还的,也有一借就是好几天的。”

能打听到这些,矢田部已经很满意了。鲁莽提出有关“中桥组”的问题只会惹火上身。

年轻的部下把工作服拿来了。

两枚手电筒的光圈在巨大的空洞中来回扫荡。一支手电是矢田部的,另一支则是中部混凝土制造公司梅泽工厂的制造课长的。搅拌筒里的混凝土还没干透,两人的工作服上沾满了白色的混凝土。

圆筒内是倾斜的,很难站稳。底面、两侧的墙壁和天花板都是弯的。不过,里头的空间的确够大。最大直径超过2米。全长3.6米,容量8.9m³,能装下9000L的水。

“这就是扇叶。”

课长用手电照亮了墙上的金属物体。三片连续的螺旋形扇叶贴在墙上。产品目录上的截面图上画出的几个X形物体就是这扇叶。

“油压泵马达驱动扇叶旋转,用来搅拌混凝土。”在空洞的搅拌筒中,课长的声音听起来完全不同,余音绕梁三尺。

在搅拌筒里装上9000L的水,一桶水在扇叶的搅动下泡沫横飞——矢田部想象着这样一幅场景。人在水中搅拌,如轻轻的叶片一样上下左右,翻滚旋转。

身高一米六左右的人,在全长3.6米、最大直径2米以上的容器中翻转,肯定会撞到天花板、内壁和底部。四周可都是坚固的金属啊。

然而,在京都鞍马贵船町的红叶庄酒店发现的泽田美代子的尸体完好无损,没有掉一块皮,也没有一处碰伤。

“如果在筒里灌满水,把猫狗的尸体放进去,再让搅拌筒转起来,尸体会不会碰伤啊?”

矢田部不能用人的尸体打比方,只能说是“猫狗的尸体”。他的声音在空洞内形成异样的回声。

“啊?把猫狗的尸体塞进来?”奇妙的问题让课长摸不着头脑。

“就是个假设嘛。”

“那肯定会碰伤的啊。就好比滚筒洗衣机里的衣服一样,上下左右到处乱碰,一会儿撞到内壁上,一会儿撞到扇叶上,早就粉身碎骨了。”

部长的答案果然如矢田部所料。

矢田部走近搅拌筒尽头,用手电筒照了照固定扇叶的部分。在亲眼看见之前,他还以为只要把螺丝卸下,就能把扇叶拆下来了。原来如此,就像课长说的那样,扇叶是固定住的,不用电锯之类的工具是卸不下来的。

然而,即便能把扇叶卸下来,也很难保证尸体完好无损。毕竟在激烈的水流之中,尸体会与四周的内壁产生激烈碰撞。

假设凶手把尸体装在睡袋里。这样虽然能减少擦伤的几率,但普通的睡袋根本撑不了这么久。矢田部推测车辆需要行驶五个小时。在五个小时的冲撞下,睡袋肯定四分五裂了,尸体的皮肤也会受到损伤,身上穿的衣服肯定也会被水流卷下。

矢田部爬出搅拌筒。仓斗已被拆下。天黑了。他的心好像也被混凝土堵住了一样,灰蒙蒙的。

两人回到事务所,脱下工作服。

年轻的员工端来了两杯热茶。矢田部与课长面对面坐下,喝了几口茶。头顶的电灯发出昏暗的光。

“您究竟在查些什么啊?”课长盯着矢田部问道。刑警提了个奇怪的问题:要是把猫狗的尸体放进筒里会怎么样?难道编写《图解・搜查必备资料》会用到这些信息吗?

矢田部无法道出实情。况且,他还有其他问题要问。

“没什么,我刚才也说了,我这次不是来查案的。只是一看见实物,我就会不由自主地假设各种情况,随口问问罢了。”矢田部笑着回答道。

“这样啊。看来干哪行都不容易。”课长好像接受了矢田部的说辞。

“对了,我顺便问一句,”矢田部说道,“您刚才提到建筑公司的搅拌卡车是从混凝土厂借来的是吧?”

“是啊,没错。”

“有没有建筑公司借了车不还的啊?”

“哦,有几辆车借给附近的一个工地了,一直没还回来呢。”

“附近的工地?”

“一家叫‘中桥组’的建筑公司承包了惠那和白川之间的县道拓宽工程。我们借了他们三辆车,可他们一直没还,说是等混凝土浇筑好了再还。”

看来劳工宿舍的帮佣说的是实话。

“要是借给工地的搅拌车出了故障,他们是不是得把车送回来修啊?”矢田部想起,帮佣说那辆搅拌车已经在宿舍门口停了三四天了。

“出了故障当然要送回来,毕竟工地没人会修,不送回来,他们也只能干瞪眼啊。”

矢田部没有提起“中桥组”,以防对方看出自己是在调查和中桥组有关的事情。

“不过如果是小故障,他们也不会立刻送回来的。毕竟在工地干活的都是些粗人,大部分情况下,建筑公司会等水泥全浇筑好了再把车送回来。要是车还没回来,附近又有新的工程开工,我们的车就不够用了……”课长感叹建筑公司的“粗鲁”。毕竟是体力活,粗鲁一些也是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