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且共从容(第12/15页)
种种困惑,种种谜题,云里雾里,令人一时难以辨清方向。
离开提刑司时,天色已然不早,包拯几人奔波了一整天,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匆匆在路边寻了个摊子,各吃了一碗面和几张焦饼。填完肚子,又赶去许家,还是没有许洞的消息。众人都大惑不解,猜测不出他人究竟去了哪里。
离开许府后,张建侯道:“许先生昨夜夜闯提刑司衙门,既是没被官府的人擒住,应该尽快返回自己家里才对。”百思不得其解,歪着头想了半天,忽然道:“我想到了,会不会是那个西夏奸细慕容英在捣鬼?”
沈周吓了一跳,道:“什么慕容英?许先生失踪又干她什么事了?”张建侯道:“上次许先生潜入崔府时,被慕容英无意中发现,还想捉住他,结果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这次说不定是慕容英潜入提刑司,结果被许先生发现,他失踪是因为去跟踪她了。”
他的推测完全是凭空想象,沈周不禁哑然失笑。
包拯却道:“这倒是有可能。慕容英一伙人身份已经败露,再无法打大宋茶叶的主意。她已被官府画像通缉,却还冒险留在南京,多半是打《张公兵书》的主意。就像小沈说的那样,提刑司会抄录卷宗副本,多半留有残页摹本,至少有内容描述。那慕容英也许是想到这一点,所以想潜入提刑司偷窃卷宗。”
沈周笑道:“这回我可不同意你包小青天的推测。老实说,我觉得慕容英根本就不会想到提刑司有卷宗留底。你我都是大宋子民,父辈又在朝为官,于各种礼仪制度多少知道一些。可那慕容英不过是个西北贫瘠之地来的党项女子,如何能知道官府办案的程序?除非她身边有什么精通中原文化的谋士还差不多。可我们跟她和她的主子假崔都兰也算打过不少交道,从来没有发现过她们身边有什么了不得的能人。如果真有高明的谋士,怕是我早就死在性善寺后山,等不及看见她们被揭穿的那一天了。”
包拯道:“你说得极对!”沈周笑道:“咦,我反对你,你反而赞同我了?这算不算是我说服你了?你可是我遇到的最难被说服的人。”
包拯不理会同伴的打趣,道:“你说得极对!一定有人在暗中帮那假崔都兰和慕容英她们。这二人冒充中原女子来到崔家,假崔都兰更是瞒天过海当起了大茶商崔良中的女儿。崔府里的人多是精明之辈,如崔良中等,崔槐还好,他妻子吕茗茗却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但假崔都兰却瞒过了所有人的眼睛,可见她背后一定还有能人筹划这一切。她们留在南京,是因为她们背后主谋的身份还没有暴露,还想有所作为。”
沈周道:“对哟!我们都见过假崔都兰,开始就觉得这个女子为人处世很奇怪,后来知道了她是西夏奸细,仔细回想,她的怪异其实是因为她并不擅长逢场作戏,叫她扮演崔家大姐很有些勉为其难的意思。”
张建侯道:“那慕容英两次跟杨文广交手,两次从他手里逃脱,可见身手了得。她这样的女子,都要听命于假崔都兰,想来假崔都兰在西夏的身份也非同一般,难道她背后还有人么?”包拯道:“肯定有。”
正好经过崔府,包拯便上前招呼,求见现任主人崔槐。门仆举灯一照,认出包拯,忙道:“禀报包衙内,崔员外去见客还没有回来,只有娘子在家。”包拯想了想,道:“见你家娘子更好。”仆人遂引三人进来花厅坐下。
今晚月色皎洁,大如银盘,正逢莲花湖中的荷花盛开,莲叶接天,宝莲映月。崔家的荷塘种了不少品种的荷花,满塘白的、红的、粉的,开得正艳。最名贵的要数夜舒荷,也是荷花的一种,一茎四莲,均是大如海碗,其叶夜舒昼卷,此刻正在如水月光下竞相舒展,比起普通一蒂一莲的荷花,别有一番风情。
忽而风摆荷叶,一道道波痕凝翠蕴碧,一层层荡漾开去。碧波之中,莲花从水中浮起,洁净出尘,娇不可当。这还是三人头一次见到如此妍丽的荷花盛景,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花堂中飘逸着浓郁的荷花的清香,满鼻清幽,真是心旷神怡,惬意极了。
只听见环佩“叮咚”作响,脚步声细细碎碎,一群婢女簇拥着吕茗茗出来。而今她是这万贯家业的女主人,气派自然比以前大了许多。她虽然有些贪财,但毕竟还是宰相的女儿,礼仪丝毫不差,上前行礼寒暄后,请包拯三人坐下,问道:“几位公子大驾光临,小妇人可有什么能效劳的地方?”
包拯道:“之前假崔都兰滞留在府上时,娘子可有发现她有什么异样之处?噢,我指的是除了她身边的那些心腹外,她可常跟什么人来往?”
吕茗茗咬咬嘴唇,似笑非笑地道:“我跟那假崔都兰一向不大和睦,包公子为何独独来问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