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敌(第8/9页)

村越、田能仓互相间那理解的表情变成了敏感的悟察,并开始引起了另外的兴趣。

难道这本书经过杀人案件中被害者的手了么?

和村越告别的归途,田能仓在车上对书怀有特殊的感慨。书,从被杀害的岩城手里,又经过何种途径流到书店去了?这还不清楚。

但是,一度经过被杀者的手,这个事实使田能仓产生了职业性的兴趣。为此,约定再赠给村越一本另署名的书,却把原书拿回家去了。

回到家里,迅速把去年的剪报簿子找了出来。因为准备写推理小说,所以几年来杀人事件的报道,统统夹放在里边。

“有了,有了,就是这个!”他不一会儿就把要找的剪报找到了。他独自设计的分门别类的档案系统,在这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世田谷公园推销员被杀——报纸以这样的标题,照一般老例报道了当时的事实。

深夜在公园里,被男人用钝器击杀这种最定型的杀人手法,看来没有引起新闻记者的兴趣,所以在叙事报道上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措辞。

田能仓有点扫兴,把报纸簿子放回原处,面向着写字台,无意识地翻起书来。一度经过被杀者之手的书,如今就这样回到作者的跟前来了。

这里虽有独特的感慨,但还构不成写小说的材料。田能仓想把书扔在写字台上算了,但任何时候,他和过去的作品都没有耍笑的闲工夫。

那时,从最后闭上的书页间,轻轻掉下来一个东西。

“什么?”田能仓在桌子上撮起落下的东西。

“是蚂蚁吗?”他歪着头凝视揩尖,一看体长约有1毫米左右,像只蚂蚁似的,长着羽翅。放进书页间,它像被夹进去的,已经干枯了。但那不是夹进去的干花,而是一只夹进去的干虫。

“好像不是蚂蚁,是蜂?但尽管是蜂,它也实在太小了。”这时,他想起方才读过的报纸的一个地方:“尸体的衣领里附着一只虫骸。”

田能仓又取回刚刚用过的报纸簿子。这次比原先看得仔细了,而且看到那虫在农大植物病理学研究室被鉴定为桑介壳虫的附记。

他立刻在百科辞典中,查到了桑介壳虫的项目。根据书中的解释,总觉得从《噩梦的代偿》中掉落的虫子,像是别的虫体。

然而,被害者尸体上的确附有介壳或者叫什么的虫子;但从一度经过被害者之手的书页中掉落的,至今还是一只不知其名的虫骸。他执著在这种事情上了:这虫子之间没有什么关联吗?如有,就不考虑两只虫子可能来自同一场所吗?

来自同一场所的两只虫子,一只附在被害者的尸体上;另一只从被害者经手的书中被发现了。

被害者周围,没有和那种虫子有关系的场所和人吗?这件事,是因被害者到有虫子的场所去了?还是因身附着那虫子的人和被害者接触了?那个人就是凶手!

田能仓完全像个推理作家,在根据推理所做的假定的基础上,更把自己的推理发展了。

“总之,确认这只虫子的真面目,是先决条件哇!”他刚刚回来,又出了书房。

“喂,又出去吗?”端茶来的妻子,差一点儿和他碰着头,惊讶得睁圆了眼睛。他也不吱声,冲出了家门,

根据田能仓执拗的请求,农大很快给做了虫体的“身份调查”。结果,判明虫子叫做桑介壳寄生蜂。

这是T大农学部昆虫学研究室的三田进吉在日本初次培育成功的。它作为蛀蚀苹果和梨的害虫的天敌,作为活的驱虫剂,已经光辉灿烂地登台演出了。

“岩城利男的尸体上附着桑介壳虫;经过他手的书中,夹进了它的天敌桑介壳寄生蜂。”

——总之,虫子是来自同一场所——

“那里,肯定藏着凶手!”田能仓完全被侦察一番的冲动迷住了。为了找到凶手,按照书的流传路线循踪去查才是上策。但循踪追查,不是容易办到的。田能仓打算走一步看一步,而自己却必须下定决心去干。于是第二天就到杉并尽端的书店访查去了。

“啊,店前的旧书是从旧纸收购店买进来的。”旧书店的女主人带着好像没有什么兴致的表情说。

“旧纸收购店?”

“就是收购旧纸的先生啊。1公斤算20元就卖出啦。尽管这样,还是比转向造纸方面去的好。瞎,都是像废物一样的书,摆在店前也可一点点地卖出去呀。”

把自己的书也当废物对待吗?像是太无情了啊。

“购进这本书是什么时候?”

“一个月以前。最近没有购进来,大概已经收购不上来了吧。”

“和这本书一起,还有同一天从旧纸收购店购入的书吗?”没有向旧纸收购店仅卖一本书的人家,大都是集拢数本无用的书一块卖掉的。田能仓考虑和《噩梦的代偿》一起从同一人家卖出的书肯定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