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血蘑菇封神(第13/15页)

二十来号金匪有如一群饿鬼,个个饥肠辘辘,见到牲口圈前的猪食槽子里,还有半下子冻成了冰疙瘩的猪食,忙不迭把猪食槽子架起来,点火将冰坨子烤化,仍请大杆子先来。血蘑菇抓了一把吃下去,其余的金匪才动手,风卷残云一般,把半槽子泔水塞进了肚子。那个年头兵荒马乱,家里有一两头猪的老百姓,都称得上富户,但也顶多用野菜喂猪,因为人都吃不饱,哪儿来的剩菜泔水给猪吃?荣家窑家大业大,吃喝不愁,猪食槽子里的残汤剩饭油水挺大,关键在于有咸淡味儿。可这半槽子泔水,哪够二十几个金匪充饥?一众金匪垂头丧气地出了荣家窑,走到林子边上,无意当中惊出一头犴达罕。这个野兽头上生角,颈下有鬃,身长足有七八尺,毛色棕黄,不惧严寒,关外人俗称“犴子”。有一个金匪手疾眼快,抬手一枪放倒了犴达罕。众人一拥而上,就地扒皮放血,点上一堆火,插在松枝上烤着吃。一头犴达罕能得两百多斤肉,尽管没有盐,去不掉兽肉的腥气,那也跟吃龙肉一样。此时风雪已住,天色刚刚放亮,众金匪狼正吞虎咽地吃着犴子肉,忽听马蹄之声大作,他们以为是关东军的骑兵到了,纷纷割下犴子肉,准备往林子里撤。金匪并不怕关东军骑兵,因为骑兵部队的马比人金贵,折损了马匹,士兵会受到严厉处罚,而且山深林密,骑兵追不进去,所以说有恃无恐。可是他们很快发现,来的不是关东军骑兵,而是猎林队!

关东军占领东北以来,为了讨伐山林中的反满抗日武装,在北满成立了白俄步枪队,在南满成立了一支猎林队。白俄步枪队全是流亡东北的沙俄老兵油子,装备俄国造水连珠步枪,战斗力十分强悍。猎林队的成员,则是关东军用烟土、快枪、烈酒收买的森林猎人。当地的猎林人以部落聚居,狩鹿打熊为生,祖祖辈辈在深山老林里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茹毛饮血耐得住苦寒,猛如虎狼、捷似猿猱,炮管子直溜,彼此间以鹿哨呼应联络,擅长骑马滑雪,无论昼夜,都可以在密林中来去如风。猎林人的首领叫莫盖山,人称“莫老盖”,四十来岁,体壮如熊,常年披散着头发,满脸连鬓络腮的胡子,一双眼黑白分明、锐利似电,棕褐色的皮肤又糙又厚。自被伪满洲国收编以来,他带领猎林队充当关东军的爪牙,到处追击抗联游击队,割下人头去换烟土。早期的抗联队伍虽然人多,但是人员复杂,除了一少部分东北军,再有就是县城的警察大队、由农民组成的大刀会和红枪会、抗日的绺子,以及喝过洋墨水的青年学生,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没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凭着一腔热血跟日本人拼命。打到后来,尽管人越打越少,可是能在枪林弹雨中坚持下来的,几乎都成了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老兵,枪支弹药也比较充足,只不过缺少重武器,在与人数对等的关东军战斗中,往往不落下风,却没少吃白俄步枪队和猎林队的亏。因为猎林队皆为同宗同族的森林猎人,常年在莽莽林海中游猎,力敌虎豹、枪法奇准,以前用的都是炮子枪、火绳枪、猎刀、地箭,放铳打猎还得支枪架子,而今装备了快枪快马,等于是猛虎添翼。关东军骑兵的东洋马,皆为欧陆血统,体形高大匀称,特别机灵,但是很娇气,不啃野草,必须吃专门配给的饲料,耐力也不行,中看不中用。猎林人的坐骑却是清一色的蒙古骒马,骒马即母马。蒙古马中的公马好斗,两匹公马离近了就互相踢,还容易受到枪炮惊吓。骒马则相反,个头儿不高,四肢粗壮,头大颈短,皮厚毛长,看着不咋的,但吃苦耐劳,天寒地冻的时候,它能用蹄子刨开冰雪自己找草吃。众金匪远远望过去,见来人均穿倒打毛的皮袄,坐骑全是蒙古骒马,为首的头顶白狼皮帽子,就知道莫老盖带着猎林队杀到了!

7

一众金匪大惊失色,忙对血蘑菇说:“大元帅,赶紧撂杆子吧!”血蘑菇知道猎林队的厉害,即使逃入深山,只怕也摆脱不了追击。他那一个眼珠子转了两转,已然有了计较,猎林队都骑着马,到了密林边上,就得从马上下来,步行追击金匪。那是几十匹全鞍马,不可能扔下不要了,一定会留下三两个人守着马匹,充当“马桩子”。所以他当机立断,先带手下逃入密林,引着猎林队追进来,随后在山里兜了个圈子,绕回林海边缘,来打猎林队的马桩子!留下守着马匹的几个猎林人,均是老弱之辈,如何对付得了二十几个穷凶极恶的金匪,转眼横尸在地。血蘑菇一挥手,一众金匪或用喷子,或使青子,将那几十匹马全宰了。等猎林队再追出来,金匪早已跑进了山里,莫老盖看着一地死马和族人的尸首,气得暴跳如雷。土匪说黑话,称马匹为“压脚子”,猎林队都是住在原始森林中的猎人,没了压脚子,照样可以追击金匪,但是舍不得扔下马具,正所谓“买得起马置不起鞍”,马鞍子、马嚼子、缰绳、马镫一整套马具,不下三十斤,可比蒙古马值钱多了,猎林队只得拆下马具,各自背上马鞍子,然后才进山追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