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第7/12页)

“红衬衫”拽住马缔的袖子,拉着他来到办公桌前,桌上放着用高性能打印机打印出的《大渡海》装帧设计稿——书盒、卷在书盒上的腰封、辞典的护封、封面、衬页,甚至还有用作书头布的布料样品。

“辞典这东西,使用的时候多半会拿掉书盒、腰封和护封,实在可惜。尽管如此,每个细节我都没有偷工减料哦!”

顾不上洋洋自得的“红衬衫”,马缔的目光早已被桌上的设计稿吸引。

《大渡海》的书盒、封面和护封是犹如夜晚海面般的深蓝色,腰封是宛如月光的淡雅奶油色。翻开封面,衬页也是同样的奶油色。装在辞典的天头与地脚、用于美化外观的书头布则为银色,仿佛闪耀在夜空中的月亮。

“大渡海”三个大字也是银色,苍劲有力的字体在深蓝背景的衬托下格外醒目。细细看来,书盒及护封的下方用纤细的银色线条勾勒出滚滚波涛。书脊上绘有古代帆船模样的小舟,正在惊涛骇浪之中穿行。辞典的封面和封底上则分别刻印着并不张扬的新月和小舟标记。

“红衬衫”准确地表现出了《大渡海》的理念。马缔不胜感激,久久地凝视着设计稿。

“怎样?”

“红衬衫”似乎不安起来,忍不住发问。

“主题鲜明,又令人感到温馨,”马缔这才回过神来,“我认为这个设计非常棒。营业部那边怎么说?”

“还没给他们看呢,我想第一个给马——缔看嘛!”

“红衬衫”总喜欢把“马”字拖长一拍。

“非常感谢。不过,这莫非是烫银?”

马缔指着书盒及护封问。烫银工艺的确极具奢华感,但成本太高。

“放心啦,马——缔,印刷技术可是日新月异哦!我打算请印刷厂做出仿烫银的效果。啊,不过辞典封面是货真价实的烫银。一切都控制在预算之内,”“红衬衫”挺起胸膛说,“这些我都考虑到了。”

“是我多虑了,抱歉,”马缔十分过意不去,“那么,就照这个方案执行吧。万一营业部那边有意见,我会全力抗击的。”

装帧就此拍板定案。马缔感觉双肩上堆积如山的重荷,终于卸下了一件。他迈着变得轻盈的脚步,回到了辞典编辑部。

办公桌上核对完毕的四校稿件堆积成山。必须依次送回印刷厂,请他们印刷五校的稿子。

稿件的山一座又一座。

马缔振作精神,拿起红铅笔,开始对四校稿进行最终梳理,检查是否有行数变动的地方。

通过全体动员核对四校,一个月后确定了除“血潮”以外,没有其他遗漏的词条。当然,重新核对也带来不少收获,比如找到先前忽略的错别字和漏字,以及对有争议的释义进行讨论。

“不过,这回的事件真可谓‘雷声大雨点小’啊!”

正如荒木所说,熬过了留宿赶工的众人,说实话,心里多少有些失落。

“让大家花费了不必要的劳力,实在非常抱歉!”

看着众人充满疲惫的脸,马缔不住地道歉。

“没有啦,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嘛。”

“幸亏这次仔细核查了一遍,现在彻底放心了。”

学生们纷纷宽慰马缔。的确大家都疲惫不堪,但同时也满怀成就感。众人满面笑容地收拾行李,久违地踏上了归家之路。

《大渡海》真是邂逅了一批优秀的编辑人员。马缔站在编辑部门口,目送学生们回家。

其实经历“地狱式留宿”之后,马缔也对《大渡海》更有把握了。在那么多双眼睛的地毯式搜寻下,也只找到了极少的错别字和漏字。虽然漏掉“血潮”是令人悔恨万分的过失,不过总算是避免了《大渡海》带着漏洞出版这一最糟糕的状况。不但其余的词条全数收录,而且,不是自夸,释义的内容也是准确到位。

《大渡海》是一本内容分布均衡并兼具精准度的辞典,无论是使用还是阅读都能令人乐在其中。经过留宿赶工,马缔更加坚信这点了。

见岸边还留在编辑部,马缔向她招呼道:

“岸边小姐也辛苦了!今天请回去好好休息吧。”

“好的。马缔先生呢?”

“我准备和荒木去趟松本老师家。”

当时说是住院一星期检查,但在留宿赶工期间,松本老师始终没来编辑部露面。只是夫人打过一次电话,道歉说:“老师还没完全恢复。”之后便杳无音讯。虽然担心老师的状况,但当时实在无法抽身。

《大渡海》的编纂工作终于回到了正轨上,马缔与荒木商量后决定趁此时机前去探望松本老师。岸边似乎也想跟着去,但马缔见她一脸疲惫,便说服她先由自己和荒木打头阵。两人相互确认翌日的上班时间后,在玄武书房副楼前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