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摩尔斯在卢浮宫(第15/15页)

我还记得我们经常去费尼莫尔·库柏先生在圣铎米尼克大街的家,经常谈起美国人感兴趣的话题,摩尔斯似乎总在讲……

不管摩尔斯是什么时候说起的“电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想法的核心是他在法国产生的。

1833年的夏天,摩尔斯在纽约完成了《卢浮宫画廊》的最后一笔。8月9日,他在写给库柏的信中说:“我的画画完了。”这幅作品在百老汇和派恩大街著名的书店卡维尔公司的二楼画廊展出,门票是25美分。

评论中充满了敬意、赞誉甚至是热情,评论家威廉·邓兰普写道:“每位艺术家和知识分子都感受到了其魅力。”《纽约镜报》上的评论写道:“那些伟大的名字组成了一个大的星座,只要绘画艺术不灭,他们的光辉就会闪耀。”

看到这幅伟大的画作,我们不知道该更敬佩哪种精神,是敢于承担这么浩大工程的勇气呢,还是完成它所需要的毅力呢?

在这个国家,我们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它给我们的感受迥异于其他的画作……

我们真的得祝贺国家,能拥有这样的珍宝。我们和一位从未去过欧洲的艺术家朋友说起,在看到摩尔斯先生卢浮宫的画作之前,我们对历史上的大师没有任何概念。

然而,公众对此兴趣不大。从商业利润上说,这幅画并不比摩尔斯的《众议院》成功。

后来,它被一个名字叫做乔治·海德·克拉克的人买走了。他住在库柏在奥琪勾湖的老家不远,摩尔斯在去法国之前曾给他画过像。画卖了1300美元,摩尔斯原来想卖2500美元。

《卢浮宫画廊》后来在1982年被芝加哥的一家博物馆以325万美元的价格收藏。那是到当时为止,美国艺术家作品的最高价,这在摩尔斯时代是无法想象的。

库柏和家人在1833年春离开了巴黎。他们在国外逗留的时间比预想的要长。对于他们岁数小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国外的,不过没有人对在巴黎的时间感到遗憾。库柏离开美国之后写了8本书,他私下说现在该把写作停下来了。不过后来还是有更多的作品问世,包括《欧洲拾萃》,描述了他在法国的经历和观察思考。还有两部更受欢迎的纳蒂·班波的故事——《寻路人》和《猎鹿者》。后一部书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

距库柏和家人从纽约出发踏上去法国的航程已经七年了,当时路过船上的人喊的话充满了凶兆:“你永远不会回来了。”而现在他踏上了归途。不过和摩尔斯不一样,他再也没有回到过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