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2/5页)

“我知道,孔探长,您分内该做的事,一定丝毫不含糊,这毋庸置疑。只不过您当时的目标是枪击事件。倘若您没把精力花在横生的枝节上,这也是理所当然。我想说的是,如果当时有某些有力人士,出手阻挠您搜索其中一处,或许您也不会太坚持。”

老警探再度陷入沉思,过了半晌才开口说:“是有那么一栋。我现在想起来了。我的手下会向我呈报结果。所有别的房子,总共七栋,我都收到回报。我记得当时确实有点不对劲。这最后一处没有报告。我的手下受到了干预。没错,我记得当时就觉得其中必有蹊跷。就是警探的直觉罢。您懂我的意思吧,先生?”

“那最后一栋,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调查报告。”

“正是,先生。不过如您所说,那实在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您懂吧,‘五城楼’的事情可大了。闹得满城风雨。搜捕杀手的行动持续了好几周。”

“我记得没错的话,这案子难倒了两位比您资深的同仁。”

孔探长面露笑容。“如我所说,那是我事业上最风光的日子。别人办不出来,我才来接手。全城的人都在谈这件事。我才花了几天时间就逮捕了那些杀手。”

“我读过那些资料,真是佩服,佩服。”

不过这时候老人专注地盯着我看。最后他缓缓说:“那栋房子。我的手下没有搜查的那栋。那栋房子。您是说……?”

“没错。我个人以为,那正是家父家母被挟持的地方。”

“原来如此。”他沉默了好一会儿,试着消化这个庞杂的想法。

“您绝无疏忽之处,”我说,“容我重申,我读过报告,对您真是佩服之至。您的手下没有到那里搜查,是因为受到警界里更高层人士的阻拦。那些人,我们现在已经查明,他们收了犯罪集团的贿赂。”

咳嗽声再度传来。孔探长沉默了一会儿,才再抬头看我,缓缓说:“您是来找我帮忙。您来是要我帮忙找到这栋房子。”

“很不幸,档案给弄得一团糟。市政搞成这副德性,真是可耻。报告有的归错档,有的根本遗失了。最后,我还是决定直接来找您,这样会比较有用。我知道这简直不可思议,但我想请教您,是否还记得关于那栋房子的一点资料或是什么。”

“那栋房子。让我想想。”老人专注地阖上眼睛,但是过了一会儿,他摇摇头,“‘五城楼枪击事件’。都二十多年前的事了。真对不住。那房子我什么也想不起来。”

“探长,请您再仔细想一想。甚至只要想出在哪一区也行。比方说,是不是在公共租界里头。”

他又想了一会儿,接着再度摇头。“那真是好久以前的事了。我这脑筋,它不是很正常。有时候我什么都不记得,连前一天的事都记不住。不过,我还是会再想想,看能不能想得起来。也许明天,也许后天,我一觉醒来就想起什么也说不定。班克斯先生,实在很抱歉。但此时此刻,我什么事也记不得。”

等我回到公共租界,已是傍晚。我相信我在房里花了一个钟头左右,重温我做的笔记,想把跟老警探会面的失望抛诸脑后。八点过后我才下楼吃晚餐,在那华丽的餐厅里,坐在我常坐的角落。我记得那天晚上我胃口不太好,我才想丢下主菜不吃,回楼上工作去,这时候侍者却送来莎拉的纸条。

此刻我把纸条拿在手上。不过是张没有格线的白纸,上头潦潦草草写着几行字,上半张已经撕去。她写下这些话,恐怕未经斟酌;上头只写着要我立刻到三四楼楼梯间的平台去见她。如今回头看这件事,跟一周前在托尼·凯瑟克先生家发生的那桩小事,两者之间的关系显而易见;也就是说,要不是我们之间发生了那件事,她可能根本不会写这张纸条。说来奇怪,侍者刚递上纸条时,我并没有多想;我在那儿多坐了一会儿,完全不明白她为什么要那样召唤我。

我得在这里说明一下,自从在鸿运宫的那个晚上之后,我又遇到她三次。其中两次有旁人在场,我们只打了个照面,几乎没说什么话。第三次也一样——在怡和洋行董事长凯瑟克先生家的晚宴——我想我们又是在公共场合,所以几乎没有交谈;然而,事后看来,我们在那里的相遇,可说是某种相当重要的转折点。

那天晚上,我到得迟了些,等我被领进凯瑟克先生宽广的花房,六十多位宾客早已在树荫下与藤蔓间的几张桌子边坐定。我看到莎拉在房中远处——塞西尔爵士没来——不过我看得出她还在找自己的座位,因此我并不打算走过去。

这种场合里,宾客们似乎都遵守上海另一个特有的习俗,那就是甜点一上——甚至还等不及好好吃完——就离开原先排定的座位,四处找人交际。毫无疑问,我心想等这一刻到了,我就可以过去跟莎拉聊聊。然而等到甜点终于上桌,我却给坐在我身边的女士缠住了,她想跟我解释中南半岛政局的细节。我才甩掉她,主人却又站出来宣布“余兴节目”的时间到了。他接着介绍第一位演出者——有位弱不禁风的女士从身后的桌位走出来,到众人面前朗诵一首有趣的诗,显然写诗的人就是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