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第2/4页)
但历朝历代人总是人,人们渴望倾心交谈的需求从来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我希望永远也不会消失。就算作家自己是“牧师和教士”,可是自白的渴念,特别是尖锐地感到孤独的老年作家具有的自由的渴念,在我们这个忙碌的世界里熬煎着这些老人们,迫使他们寻找与对话者交谈的种种新的途径。最近一个时期,各种不同的作家开始通过短篇札记——短文——来同读者交流,这并非偶然,这样可以更快地接触到为生活所迫而整日工作、疲于奔命的当代读者。产生了邦达列夫的《瞬间》、克鲁平的《种子》、别洛夫的《和谐》、索洛乌欣的《掌上珠玑》、扬吉·布雷利的《玻璃画》、科茹霍娃的《零陵香》,更多的还有一般的“微型散文”或者“抒情散文”,风格更为大胆泼辣和技艺更为高超的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把它们称作“散文诗”。事实上屠格涅夫并没有表现出大胆的性格,倒是他的出版人更大胆些,是出版人给这位经典作家的短小精品冠以如此美妙的名字,作家也只能同意他,就如同我们这些可怜的人经常不假思索地同意“给我们提示并且教训我们”的人一样。
在会见时和通信中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是树号?这个名字从哪儿来的?为了避免作出解释,《树号》的第一版印发行时我曾经加了一个副标题:“微型短篇小说”。这其实并不准确。真正的短篇小说在书中极少,其他作品——短文——并不能称作短篇小说,应当说它们不属于任何体裁,不受已有的文学形式的束缚。
树号其实是一种古老的东西,人人知晓。这是用斧子或其他利器在树上砍出的记号。开发者或者原始森林里的人砍下一个个树号,为的是从远处就可以看见树干上的记号,在泰加林里行走时,循着一个树号走向另一个树号,常常会走出小径,走出大路。有的地方,在树号的尽头会出现冬营地、居民点,随后会发展成为村落、城镇。
在俄罗斯的不同地方,在树上作记号的叫法也各不相同。在西伯利亚叫树号。在有人烟的森林里和至今仍未采伐的森林里现在也还使用这种树号,这指的是森林经营者、猎手、地质学家以及在森林里游荡的人们、探险者、沉郁的偷猎者和喜欢恶作剧的不安分的旅游者。
泰加林各处的这种称呼深深地嵌入我的记忆之中,久久难以忘怀。现在,当我回忆起循着“树号”远征的过程时,心律仍然失常。我的心抽搐着,跳到了发干的喉咙眼里;我曾经用被蚊虻叮肿了的嘴唇呼吸空气,而嘴里全是蚊蚋和蠓虫的碎末。它们搅成一团,让人既喘不过气来,又从口里吐不出去,笼罩着一种对命运的驯顺,迟钝的、像死亡一样的驯顺,甚至连猛兽也没有力量反抗这种汹涌澎湃的力量,这种看来渺小却又十分可怕的力量。
我们以劳动组合的形式在离伊加尔卡河五十俄里处捕鱼,这条河离卡拉希诺村不远,这个小村现在已经从叶尼塞河岸上消失了。仲夏时节叶尼塞河上很少能够捕到鱼,我的那位坐不住的爸爸、时常想入非非的爸爸和他的副手商定要到人迹罕至的湖泊里去捕鱼,以便完成甚至超额完成计划。
叶尼赛河附近的大小湖泊里渔产丰富,但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小牛犊纵然要价便宜,运输可要花大价钱”,爸爸以为自己头脑灵活,聪明过人:“看,周围全是渔民,谁也没有想到要到湖里去捕鱼,正是我想出了这个主意!”
离河岸不远确实有那么一个湖。大概有五俄里远。湖水很深,湖心有个小岛,湖呈楔形,一面岸上生长着茂密的红松林,另一面岸边便是冻土带、苔藓和遍地的野果、浆果。
晴朗明丽的日子里这条湖显得格外亲切,它友好地敞开心扉,似乎已经一生一世地恭候我们这些未曾谋面的贵客,今天它终于等到了我们,让数不尽的白鲑鱼进入我们的试验用渔网,以至于捕鱼者的狂热迷惑住了劳动组合所有人的理智。
我们造了一架木筏,修了一个简陋的小窝棚,棚顶是用红松枝和一层薄薄的苔草搭成的。
总是有人或有什么事情使我们耽搁下来,迟迟不能去叶尼塞河边捕鱼。只是到了七月底,我们劳动组合的四个人——两个成年人和两个半大孩子——才启程奔向这个朝思暮想的小湖。
仲夏时永久冻木带开始“解冻”,飞蚊遍地,湖水里浓重的湿气和树木腐烂的气息弥漫,空气显得黏稠,肉眼看上去只有五公里的路,走起来显得比以往要漫长得多。
放在湖水中的小木筏由于浸湿而下沉,修理了很长时间,匆匆忙忙地砍了一些树条,马马虎虎地在木筏上垫了一层。这全是因为蚊蚋太凶,它们像密密压压的云层包围住了我们。几个人久久地织补渔网,渔网线总是挂在树枝上、圆木杆子上和斧子砍过的切口上;返回宿营地时我们一个个情绪急躁,懊丧地泼掉了为我们热的茶,因为它已经不复是茶了,变成了汤——里面有数不尽的蚊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