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3/7页)

“我们听着呢,马利亚的儿子,”人群喊道,“我们在听你说呢。”

耶稣开始说:“播种的人到田里去播种子。一粒种子掉在路上被小鸟啄吃了。另一粒落在石头上,找不到给它营养的土壤,干枯了。另外一粒掉在荆棘里,荆棘长起来,把它压死了。最后有一粒落在肥沃的土壤里,生了根,发了芽,长出谷粒,给人们带来了粮食。你们中间谁有耳朵听就听我这个故事吧。”

没有人说话。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困惑莫解。老西庇太本来就在寻找机会吵架,这时候跳了起来。

“对不起,”他说,“我不懂你说的是什么。感谢上帝,我生着两只耳朵,我听得见你说的话,可是我就是不懂。你到底想说什么?能不能说明白一点?”西庇太充满讥嘲地哈哈大笑,一边用手捋着白胡子。

“要么也许你就是那个播种的人?”

“是的,”耶稣谦卑地说,“我就是播种者。”

“愿上帝保佑我们,”西庇太用棍子咚咚地敲着地说,“这么一说,我们无疑就是石头、荆棘和你种的田了?”

“你们是。”马利亚的儿子说;他仍然保持着平静的语调。

安德烈一字不漏地听着。当他注视耶稣时,他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当年他在约旦河畔第一次看见施洗者约翰的时候,他的心也像今天这样跳过——约翰披着兽皮,被太阳晒得枯干焦瘦,由于不分昼夜地祈祷、禁食,弄得形销骨立,只剩下两只像燃烧着的火炭似的大眼睛和一个不断呼喊“悔改吧!悔改吧!”的喉咙。在他呼喊的时候,约旦河掀起巨浪,骆驼不肯前进,整个驼队都不得不停下。现在他面前又出现了这么一个人:面含微笑,声音轻柔,像透明似的清澈。这人好像是只初学鸣啭的雏鸟,眼睛不是火炭而是充满了亲切的爱抚。安德烈的心在这两个迥然不同的人中间摆来摆去,脑子里一片混乱。

约翰一点一点离开父亲身边,向耶稣跟前靠近。在他已经快走到耶稣脚下的时候,才被西庇太发觉。西庇太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恼怒过。他对这些冒牌先知本来就非常厌恶,一年四季没有一天不冒出一个先知来,个个担当起拯救世界的重担,而且好像预先商量好似的,没有一个不对地主、祭司和国王肆行攻击。好了,现在又跳出一个来——这个光着脚的马利亚的儿子!嘿,我得趁他羽毛未丰的时候先把他的脖子折断,西庇太思忖道。

为了给自己加添点勇气,他转过头去看看别人有什么反应。他看见他的大儿子雅各正皱着眉头,可不知道是由于悲痛还是恼怒。他看见自己的妻子已经凑到前边来正在抹眼泪。他又把目光移过去看看那些穷汉。他吃了一惊,那些半饥不饱的人正正张着大嘴愣愣地盯着马利亚的小儿子,倒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小鸟。

这时人们听见了一个平和而略带感伤的声音。那声音发自耶稣脚下。躺在后边的人都坐了起来想看清是谁在说话。那是西庇太的小儿子约翰。他已经逐渐爬到耶稣脚前面,现在正仰着头问耶稣问题呢。

“你是播种的人;我们是石头、荆棘和田地。可是你手里攥着的是什么种子?”

约翰那毛茸茸的稚嫩的脸涨得通红,黑色的杏核似的眼睛满含痛苦地凝视着耶稣。他挺起半个白皙的、肌肉丰满的身躯,颤抖着,等着回答。他预感到,他的整个一生,甚至他的来世,都系于他将得到的回答。

耶稣微微倾着身子,为了更清楚听到约翰说的话。他沉默了很长时间,倾听着自己的心。他拼命思索一句话,一句简单平凡、却永恒不朽的话。耶稣的额上冒出涔涔汗珠。

“你攥在手里的是什么种子?”西庇太的儿子又焦急地催问了一句。

突然,耶稣挺直身躯,张开两臂,作了个召唤的姿势。

“你们要人人相爱——”这一声呼喊是从他的内心深处迸出来的。“要人人相爱!”

喊出这句话以后,他觉得自己的心忽然完全空了,他瘫软在地坐在石柱上,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人群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所有的人都昂奋起来。很多人摇头;有人哈哈大笑。

“他刚才说什么?”一个重听的老人问。

“他说我们要人人相爱。”

“办不到。”老人生起气来。“挨饿的人爱不了吃饱肚子的人。受虐待的人爱不了压迫人的人。这是办不到的。咱们回家去吧!”

犹大靠在树上,怒不可遏地揪着自己的胡子。“你这木匠的儿子,”他气冲冲地说,“原来你要告诉我们的是这个呀。这就是你说的重大福音?你想叫我们爱罗马人,对不对?你伸出半边脸叫别人打,是不是我们也要学你,伸出脖子来哀求‘亲爱的兄弟,请把我的脑袋砍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