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3/6页)
马利亚的儿子一边往前走,一边暗自祝愿这里的土地主人获得丰收:“每支麦穗大得装满一只口袋!”
迦拿在橄榄树丛后消失了。日近中午,树木的影子都已缩回到树干下面。马利亚的儿子陶醉在每一个他看到的景象中,但他念念不忘的仍是去寻找上帝。就在这时,一股刚刚出炉的面包香忽然飘进他的鼻子。他突然觉得饿了。这一饥饿的感觉使他快乐得喊叫起来。已经有多少年了,他虽然饥肠辘辘却从来不像现在这样想念面包的香甜。这是上帝赐给他的欲望……
他撑开鼻孔在空气里嗅着。追随着香味,他跨过一条水沟,翻过一道篱笆,走进一座葡萄园。在一株树干已经中空的橄榄树下他看到一间低矮的草棚。一个老太婆正弯着身子在草棚前一座砖砌的小灶火上忙碌着。老太婆生着烤肉叉似的尖鼻子,睫毛都已脱落,但动作非常敏捷。她身旁有一条带黄斑的黑狗,两只前爪扒在炉灶上,张着大嘴,馋涎欲滴。狗一听见葡萄园里的脚步声,立刻汪汪叫着向这位不速之客扑过来。老太婆吃了一惊,转过身来。当她看到走来的这个年轻人时,眼睛发出了亮光;她很高兴有人闯进她孤寂的小天地。她擎着一把小木铲,暂时撂下手里的活儿。
“欢迎,欢迎,”她说,“饿了吧?上帝赐福给你,从什么地方来?”
“从拿撒勒。”
“饿了吧?”老太婆又一次笑着问。“你的鼻翅已经像小狗似的扇动了。”
“是的,我饿了。请你原谅。”
但老太太是个聋子,没听见对方说什么。
“你说什么?”她问。“大声点儿。”
“我饿了,请你原谅。”
“原谅——为什么要原谅?肚子饿是用不着害臊的,小伙子。想吃东西,想喝水,还有想女人,都不用害臊,这都是上帝给的。走过来一点儿,不要不好意思。”
她又笑起来,露出嘴里唯一一颗宝贵的牙齿。
“你在这里可以找到面包和水。要找女人可得再走远一点儿,得到马加丹去。”
炉灶旁边一个石头凳子上摆着一堆面包,她从边上抓起一块来。“你看,每次我们清理炉子总是给过路的人留下一块,我们管这叫给蚂蚱吃的面包。这不是给自己的,是留给你们的。你就掰一块吃吧。”
马利亚亚的儿子感到心安了。他坐在那棵老橄榄树的树根上吃起来,面包多么香啊!他喝到的水多么清凉啊!老太婆给他两颗就着面包吃的橄榄多么清甜啊!橄榄的核很小,汁肉很多,简直像两个小苹果。他不慌不忙地在嘴里咀嚼着,感到自己的肉体和灵魂逐渐融合,化为一体,同用一张嘴吞咽着面包、橄榄和水,共同享受着美食,接受滋养。
老太婆靠着炉灶,满心欢喜地望着他。
“你真的饿了,”她笑着说,“吃吧。你年轻,你还要走长路,行路人会遇到很多麻烦事的。吃吧,多吃一点,身体强壮了就能吃苦了。”
她从另一块面包上又掰下一角来,连同另外两颗橄榄一起递给他。她的头巾滑落,露出已经光秃的头皮;她连忙把头巾系好。
“上帝赐福你,你这是到什么地方去啊?”她问。
“到沙漠里去。”
“到哪儿去?大声点儿。”
“到沙漠里去。”
老太婆那牙齿掉光的嘴扭曲了一下,眼神也变得严厉了。“到寺院去?”她突然气恼地尖叫起来。“为什么?你到寺院里去干什么?你年纪轻轻的就一点也不觉得宝贵吗?”
马利亚的儿子没有答话。老太婆摇着一颗秃脑袋,像蛇一样嘶嘶地吸着气。“你是想去寻找上帝,对吗?”她嘲讽地说。
“是的。”年轻人说,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
老太婆养的那只狗先是在她两条麻秆似的瘦腿中间钻来钻去,这时又往年轻人身边靠过来;老太婆狠狠踢了它一脚。
“嗯,你这可怜虫,”她喊道,“你难道不知道,要找上帝不该去寺院,应该到普通人家里!什么地方你看到夫妻一起过日子,什么地方你就找得到上帝。什么地方有小孩,有生活上的种种操心事,什么地方有人洗衣、做饭、吵架再和好,什么地方就有上帝。别听那些太监的话。他们自己得不到就说葡萄酸。我跟你说,家庭的上帝,不是寺院里的上帝,才是真正的上帝,才是你应该礼拜的。让那些懒虫,那些不能生儿育女的傻瓜们在沙漠里敬奉他们的上帝吧!”
老太婆越说越气愤。直到她喊叫了好一通,把肚子里的火发泄完了,才平静下来。
“原谅我,好孩子,”她摸着年轻人的肩膀说,“我从前也有过一个儿子,是个跟你一样好的孩子。有一天早上,他精神错乱了,开开门就走出去了。他说他要到沙漠里的寺院去找那些给人治病的圣徒。这些骗人的家伙,他们一辈子也治不好别人的病。就这样,我把儿子丢了。现在我每天在炉灶里烤面包,烤好了再拿出来,可是我给谁吃呢?我的孩子在哪儿?我的孙子在哪儿?我真成了一棵不挂果子的枯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