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秋月锁寒窗(第6/7页)

吴雪初一笑:“万根线能拉船,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一听说有我的大名,我墙上的老神仙就赶紧托梦给我了。可他们就算弄明白有三个大夫给秦仲山诊过病又如何?谁能证明那晚秦仲山服用了两种药呢?”

赵闵堂还是不放心,说道:“雪初兄,我想他们已经知道秦仲山的死跟药物相克有关联,如果他们确定我们三人都给秦仲山诊过病,那下一步就会想办法确定那晚秦仲山是不是同时服用了两种药,至于他们用什么办法确定,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如果他们有办法查明真相,那秦氏如果不甘心一人担责,她就有可能往咱俩身上推。咱俩有口难辩,最后到底是个什么果儿,很难说啊!”

吴雪初听赵闵堂这么一说,也急了:“本来我还没把这事放在眼里,可既然针扎眼睛了,那就得把针拔出来啊!”赵闵堂提醒说:“老哥哥,拔针得小心,千万不能带血!”吴雪初点头:“我手头有准儿。咱们分兵两路,各把一头吧。”

两人分手后,吴雪初直接找到警察局副局长魏康年,请他阻止笔迹鉴定。魏康年满口答应,说这是小事一桩,不必担心。

赵闵堂再次来到秦家,与秦妻寒暄了几句后,很客气地说:“秦夫人,上回端茶倒水的人哪儿去了?”秦妻气鼓鼓地说:“谁知道哪儿去了,转眼就没影了,饿时来投,吃饱就走,还不如养条狗,狗临走还能汪汪两声呢。”

赵闵堂十分认真地说:“你知道那人是谁吗?她就是要给翁泉海翻案的人!秦夫人,我和吴大夫给秦老爷开的药方哪儿去了?剩下的药哪儿去了?它落到那个人手里了,据说还是让水浸泡过的!秦夫人,咱们今天敞开窗户说亮话吧,翁泉海给秦老爷开的那服药是安慰方,没问题,可秦老爷吃完就去世了,这事奇怪啊!还是那句话,中药讲究‘十八反’‘十九畏’,相生相克,配伍严谨,切不可乱吃。”

秦妻还嘴硬:“什么‘十八反’‘十九畏’,那晚我家老爷只吃了翁泉海的药。”赵闵堂摇头冷笑说:“这样说来,只能是天意了,本来病这东西,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谁知道它的能耐有多大呢。秦夫人,官司的事尽快了结吧,否则夜长梦多,秦老爷闭不上眼啊!”

在秦家多方催促下,翁泉海涉嫌医疗事故罪一案再次开庭。翁泉海的辩护律师提出,被告有了新的证据。当时给秦仲山诊病的有三个大夫,其中有两个大夫合力开了药方,而当晚,秦仲山可能喝了两种药。现在已经找到了两个大夫合开的药方,并把证据交到警察局,由于证据被水浸泡过,字迹有些模糊,需要笔迹鉴定。既然新证据已经交到警察局,在新证据被查明之前,应该耐心等待。

检察官认为被告是有意拖延案件审理。辩护律师称,应该等待对被告有利的证据鉴定出来,才能公正判决,不会出现冤案。警察局说笔迹鉴定需要五天,已经过了三天,再加上今天和明天,后天就会有新的证据。

迫于压力,法官宣布三天后恢复开庭。

为了争取时间,葆秀和辩护律师到警察局问笔迹鉴定是否出来。警察说要鉴定的三张方子丢了,正在查找,想要的话,过几天等找到后再来。三天后要恢复开庭了,还能等到那时候吗?葆秀知道有人捣鬼,但是面对凶恶的警察无可奈何,只好和辩护律师走了。葆秀明白,这是有人暗中勾结,想把翁泉海关进大牢!不行,非得把这件事弄清楚不可!

葆秀找到卫生局的官员,官员爱理不理,把事情推给了法院。

三天后又开庭了。但是,被告方并没有拿来新的证据。法庭正要宣判,葆秀高喊冤枉!她请求法庭再给半天时间,就会拿来证据。法警上前拽住葆秀的胳膊,把她拖出法庭。

辩护律师向法庭请求,此证据确实非常重要,法庭公正,不允许出现冤假错案,所以,请再给半天时间,只要半天,这是最后的请求。法官宣布休庭。

事情万分紧急,葆秀万般无奈,决心告到南京国民政府,定要还翁大哥一个清白!她排队买票,不辞辛苦地赶到南京。葆秀登上市中心一座高楼的楼顶,手擎一杆大旗伫立着,白旗上面写了两个红色大字“冤枉”。满街的行人拥挤在一起,仰头望着,还有不少外国人,几个记者忙不迭地拍照。几个警察闻讯急忙跑过来,想上楼制止。

葆秀高声喊:“都别上来,不然我就跳下去!闪开,别砸着你们!”

一位姓曹的政府工作人员高喊:“有事下来说,千万别想不开!”葆秀声嘶力竭地喊着:“冤枉啊!”

工作人员喊:“有冤屈下来说!”葆秀叫道:“该说的都说了,可没人管!我要用我这条命撞门,看这天下还有没有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