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烟雨中

一场冷雨过后,天气彻底凉了下来。

时至今日,腰扇虽然已经演变成工艺品,配饰用途大过功能性,但淡旺季难免还是要受温度影响。

在田欣七拐八弯的关系网牵线下,有个古装电视剧的制片人对此很感兴趣,连续来镇上考察了好几次。若是和他谈成,不仅不用再发愁整个四季度的销量,或许还能起到规模化的带动效应,眼见有戏,连一向不太热衷于俗务的邵启冬都开始上心起来。

扇庄代表和制片人赵润年一行人的见面安排在镇上吃本帮菜的餐馆包间。

点完菜,赵润年朗声笑着提议道:“邵总,今天咱们就别喝酒了,前阵子体检,我肝功能指数超出正常三倍多,医生说再不节制,下一步就是肝硬化。”

事关健康问题,邵启冬虽好酒,却并非劝酒之人,自然无不应允,客气问:“要不请赵总尝尝我们当地的云雾茶?”

“喝茶行啊。”赵润年点头同意。

孟臾与邵启冬交换过眼神,出去取了茶叶和茶具。

邵启冬静静看她在桌前落座,将茶盘上摆放的杯子一只只拿下来,接着侧首点着泥炉子,温上水。起火、扇炉、洗杯,提壶顿杯,动作不紧不慢,行云流水般娴熟,手指自始至终稳稳当当捏在薄薄的瓷胎上辗转,从水沸到出汤不过几十秒的时间。

赵润年接过茶盏,还没入口,就先忍不住叫了声好,由衷赞道:“我上部戏是个电影,导演要求高,为了镜头写实,让女主角提前一个月学怎么泡茶,正式开拍时还嫌烫手,近景远景要拍许多遍,你们都不知道她在片场失手砸碎了多少杯子,浪费预算还在其次,一模一样的茶杯补都不好补。小孟这手功夫,一看就是家学渊源,专业的。”

孟臾莞尔:“赵总过奖了,其实我……上学时勤工俭学,在茶馆打过工。”

赵润年开怀大笑,“原来如此,那我也不算看走眼。”

孟臾继续恭维:“您好眼力。”

这顿饭虽然是为拓宽销路,但又不能只谈买卖,做生意的本质还是人际关系,赵润年这种自诩文化人的一般都好风雅,不管是真心还是附庸,句句不离文史。

孟臾平时喜欢看些闲书,又提前查过赵润年主控出品的戏,做了充足的功课,话虽不密,只要开口接就让人身心舒畅,不知不觉就把氛围调动起来。

文娱不分家,席间不免要聊起当下热播的影视剧。

“倒不是我们不想做精品,而是现在的审核机制太严格。就拿古装剧来说,能写历史正剧的本来就不多,那几个大编剧都叫得上名字,就这还不让开。其他类型的都要架空,置景道具方面根本没办法考据。”

孟臾说:“但我看您上次做的那个剧,不光热度高,衣饰都是宋制,非常统一,朋友们都说审美特别好。”

赵润年笑呵呵的与她碰杯,“那是运气好,干这行的,开机都要烧香念经,为什么?因为很多时候播的好不好,是玄学。”

孟臾有些好奇问:“质量好也播不好吗?”

赵润年兴致很高,说:“不一定成正比,更别提各种风险和意外,就好比我有个项目,拍完招商准备上线了,结果男主角嫖娼进去了,白干大半年不说,里里外外赔了几千万。”

孟臾感慨,“真不容易。”

又托底说:“那也是小概率事件,我看赵总近几年经手的项目评分都很高。”

吃到一半,邵启冬倾身用公筷给赵润年布菜,孟臾趁着这个空档说:“腰扇算是比较小众的传统技艺,所以才更需要赵总这样眼光独到的人带到大众的视野里。”

话题最终还是要回到推销腰扇上来,但总要用话术裹上一层光鲜的包装,这话显然是对了赵润年的胃口的。

只见他满脸愉悦地接话:“这顶高帽子给我戴上了,赵某自然要略尽绵薄之力。邵总啊,小孟虽然年轻,但是很有自己的见识,你有个好帮手啊。”

邵启冬适时奉承道:“光有帮手还不够,还得有贵人出手相助才行,赵总就是我们的贵人。”

赵润年自谦地摆摆手,端起茶杯朝着在座众人,“场面话咱们就不多说了,我以茶代酒,敬合作,敬传统。”

邵启冬知道这就算是成了,目光瞥到孟臾那里,眼里明显比平时的亲切更多了一丝欣赏。

相谈甚欢的饭局结束,邵启冬在镇子口大路送走赵润年一行人,和孟臾并肩步行沿着河道旁的青石板路往回走。

更深露重,孟臾抽了下鼻子,不由得打了个喷嚏。

邵启冬噗嗤一笑,开玩笑道:“肯定是谁在想你呢。”

孟臾倒是听过这个说法,但好像是截然相反的,“哦?不是有人在骂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