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主动权
散场时,邵启冬说明天有新鲜的螃蟹送来,让她们中午过来吃,田欣毫不客气地报数,要求吃四只。她的住处离得近,很快和孟臾挥手作别,转进巷子里。
孟臾沿着河道边一路往回走,她喜欢吃螃蟹,但是不太擅长拆,每次用工具费半天力气只有一点点成果。
往年,每当吃蟹时节,谢鹤逸都会不厌其烦地帮她拆蟹,谢园红案白案一堆厨子,这种功夫活儿费时耗力,本来完全可以假手他人的,他却仿佛乐在其中。
有一年盛夏,孟臾心血来潮向李嫂要了一支新鲜的莲蓬,在客厅里看电影,顺手剥莲子吃,吃到一半,她好像有什么事出去了,记不太清楚了。但从外面回来时,她刚好看到谢鹤逸在那里,耳朵里塞着蓝牙耳机,一边与人讲电话,一边给她剥剩下的莲子。
后来呢?他挂掉电话坐在她身边,好整以暇地一颗一颗喂给她吃。
怎么又在想这些?
那是因为你臣服他,讨好他,他才会这样对你的,而你要知道,爱和驾驭不该有任何逻辑关系。
孟臾收拾好躺在床上,窗外不知何时雨声连绵,这种天气本来是最好眠的,可她却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诚然,这里的自由虽然也是相对而言的,但生活很充实,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还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周围的人也对她都很友善,就像是邵启冬的那间酒馆的名字——永无乡一样。你很乐在其中,不是吗?
孟臾冷静地想,再等等吧,火候还不够。
却不料,节奏到底不由她掌控。
次日一早,南江本地的头条号、公众号齐刷刷弹出一条消息:一在逃十年经济犯罪嫌疑人被引渡回国。
孟臾点开,闵筱柔的名字赫然可见。
孟臾心中一凛,从上到下滑动屏幕浏览了一遍,文字描述很官方,无非是各部门联合办案,成效卓著之类的,甚至连配图都没有一张。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新闻不会如此高调地推送,这样的规模倒像是故意唯恐谁看不到似的。
她无法确定这里面究竟有多少是出自谢鹤逸的手笔,但关于闵筱柔,她一直认为,犯罪伏法,天经地义,没什么好怨的。何况,离开之前,她还特意安排梁颂年主动坦白,提供了相关线索。
偏偏在这个时间点,这么大张旗鼓地爆出来,她不得不多想。
于情于理,闵筱柔回国,不管孟臾跑到天涯海角,似乎都要想办法回去和她见上一面,虽然她根本不配做一个母亲。
谢鹤逸当然比谁都了解这些情况,他很清楚孟臾的心结是什么。当年的事,她无论如何都想不通,闵筱柔为什么要背叛她的父亲,自己一个人远走高飞,害得孟瑞山大受打击,在羁押期间沉疴加重,郁郁而终。
仅仅只是为了钱吗?如今有机会弄清楚,她自然不可能放过。
而一旦她要见闵筱柔,那就无法继续掩藏行踪。
谢鹤逸找不到人,肯定会独辟蹊径,想办法让她主动就范,这是他作为上位者一以贯之的行事风格,可孟臾并不打算按照他的思维模式以及给她预设的台阶走下去。她知道自己躲不了一辈子,迟早都会被他找到的。但蛰伏只是权宜之计,日光之下真正自由的生活才是她想要的。
主动权是目前她能利用的为数不多的筹码,是进攻的长矛,更是防御的盾牌,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否则,终将功亏一篑。
最近一个周,谢鹤逸都住在灵慈寺。
禅房外面,两株桂花树开到香气荼蘼,他第五次搁下手里的笔,闭了闭眼,食指指尖朝上推了下鼻梁上架的眼镜。二百余字的《心经》写了十几遍,次次都有错字,只得一而再再而三的换纸、舔墨、改动。洒金宣纸已经在一侧堆了一地,张张都写满心绪不宁,他不胜烦躁地看着纸面,几乎要把手中毛笔折断。写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时候怎么也落不下笔,索性扔了笔,拉开门走出去。
和融法师正在偏殿的檀香氤氲中诵持经咒,做晚课。
谢鹤逸找到他,在一片清供旁枯坐半晌。和融法师将日常功课念完,起身引他出殿,两人站在阶前。
和融法师面容平静,说:“居士以为身在情中不动情是不执,但‘不动’本身就是执。修行不是让我们变得无情,而是有情却不执着于情。接受缘起缘灭的因果法则,放掉本该走的人,该来的人才会来。”
谢鹤逸默了片刻,轻嗤说:“我放不下。”
和融法师轻叹一声,“居士这又是何苦呢?须知聚散终有时,缘尽各自安。”
谢鹤逸不作声,若他偏要强求呢?
他此生六亲缘薄,前二十年都是不怎么看得开的,倒也谈不上好坏。如果说孟臾的出走,彻底打破了他维持已久的稳定秩序感,让他只恨不得立刻抓她归位狠狠教训,那这几个月的失去,就给了他时间和空间,回过头来反复审视这段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