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第2/6页)

秦知宜将自己一一打扮妥当,让丫鬟去禀告母亲自己要出发了。前面方才传了话,郑氏和郑云淑也已完备,只待出门。

谢氏见到女儿今天的妆造,从头到脚细细看了她两回:“怎么今天还没花朝节时打扮得隆重?”

当时,秦知宜为了能在花朝节上脱颖,不仅费了大量心思,和郑云淑、丫鬟们一起做了三双精巧漂亮的鞋,还和两位姐妹搭配了不同的秦色。她自己的束衣、罗裙、褙子,一应都是上好的衣料,织纹、绣功,无一不美。

今天也美,但和上次比起来,似乎没有过多的心思在里面。

母亲是个简单心善的人,秦知宜的心眼比她多。她挽着母亲,细细把缘由道来,谢氏一听,连连点头:“是呢,臻臻想得有理。今天的确与花朝节不同。”

两母女说完话,谢氏又叮嘱了秦知宜几句,诸如仔细小心,莫磕着碰着之类的话,而后送她去门前,目送她与郑氏一同乘车。

秦知宜今天要跟翁荣一起验帖入山,此前,两人已约好,翁家马车在南外城门观明门外等候。待郑家的马车到那里,秦知宜再下车,与翁荣一起。

她上车后,郑氏坐在中间,她与郑云淑一左一右坐着。郑氏看看秦知宜,再看看郑云淑,发觉两个姑娘今天都还算是日常的装扮。

郑云淑会如何赴宴,郑氏是有数的。她这个庶妹,心思细腻又胆小,最是顾及别人的看法。像这样的大场合,她从不会盛装出行,每次都尽量素净,再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衣衫工整、鬓摇不乱,不肯有一丝让别人能挑出错的地方。

但郑氏看秦知宜是个爱打扮的,以为她会极尽奢美,没想到她如此进退有度。

两位姑娘现在已熟稔了,时不时说几句话,不说话时也不再像从前初见时那样冷场。

秦知宜问:“云淑,你去年有没有去桃花涧赴宴?那里如何?”

郑云淑并未第一时间回答秦知宜的话,她默了默,情绪有稍微地下沉:“那里挺美的。”

她有遮掩,兴致又不高,秦知宜猜测,恐怕去年的桃花涧之行,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让郑云淑难以开口。秦知宜并未追问,也没捅破:“今天你跟我们一起玩,我还有事拜托你呢。”

郑云淑点点头,大概知道秦知宜所为何事。

郑氏听不懂她们在说什么悄悄话,但是一个合格的姐姐和舅母,是不能擅自窥探小辈秘密的。因此郑氏只是笑笑,没有冒昧打听。

今天恐怕全城有名有姓的人家都要去桃花涧赏花,秦知宜她们出发的时间算比较早,可通往南城门的大道仍然车水马龙。待郑家马车出了城门,在城墙角落找到翁家的马车,已经是上午辰时末了。

秦知宜和郑家姐妹告别,远远就看到翁荣朝她走来迎她。在她身后除了丫鬟,还站了一位高挑的年轻公子。

两人挽着手走向翁家马车,待走近几步,秦知宜发觉立在马车旁的正是翁家三公子翁霁。

翁荣正巧也要为秦知宜解释:“今天我母亲有事脱不开身,就不去桃花涧了,只有我三哥和我去,所以我们一起出行。”

秦知宜点点头:“好。”她要去赴宴,既借了翁荣的关系,还要坐人家的马车,只是多了一个男丁在场,秦知宜又不能推拒。

待走近了,秦知宜先主动给翁霁行浅浅的见面礼,翁荣介绍说:“三哥,这是我好友秦家姑娘秦知宜,你见过的。”

秦知宜发现翁霁的眼神有一瞬不明显的迷惑,看向她的神情并没有对面熟的人有的自然。她这才知道,翁霁除了知道她的名字之外,对她一无所知。哪怕此前其实已经见过面。

那天在太丰楼,大概他即使看过她也没有用心,所以印象空空。不过这是小事,秦知宜已经听翁荣说过了,翁霁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不相干的事一概不关心。

又当面认识了一次后,翁荣牵着秦知宜上车。

秦知宜之前观察到,马车外面没有空停的座驾马匹,证明翁霁也是坐在车里的。秦知宜和翁荣上车后,翁霁撩着袍角跨步进来,在一侧坐下,拿起矮几上放的书卷,自顾自地看。

翁荣小声为秦知宜解释:“快要春闱了,正在准备会试呢。”

秦知宜点点头表示了解,并未作声。

庆朝春闱会试一般在三月中,翁家三公子此前已在京府乡试中高中解晏,若他会试出头,再殿试得名,恐怕会成为翁家下一代的高官家主。

秦知宜还从未见过读书做学问这么厉害的人,比她舅舅的功名都要高许多。因此她忍不住好奇,多看了两眼。

翁霁眉目如画,一身温文尔雅的书卷气,如果秦知宜不认识他,恐怕会生出敬慕之心,视他只可远观不可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