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秦知宜发出疑问的那一长声“咦——”。
毫不夸张,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越是聪明的人,越觉得此时她是最不该开口的那一个。
侯夫人正气着,又忙着忧心忡忡地担心她中了别人的圈套。
三夫人赵氏打的旗号是担心世子的子嗣,这与侯府而言是头等大事。
即使老夫人和她都喜欢她,可秦知宜若当场拒绝,便是与这件事成了对立面。
再喜欢她也向不了她。
秦知宜将专为翁荣打造的璎珞取出来,悉心涂上少量的橙花油,为绿松石保水。
这些秦色浅淡,近乎偏向天水碧的绿松石都是少见的淡色松石。绿松石产量不少,但是秦知宜凑够这二十六颗秦色相近的蛋面石,还是费了一番功夫。
翁荣气质清丽、审美雅致,喜爱内敛又有韵味的物品,无关价值。送礼物要投其所好,秦知宜准备的这串璎珞不仅符合她的喜好,还很特别。市面上少见用绿松石做璎珞的。女子所戴璎珞或者项圈,饰物多为珍珠玉石、玛瑙宝石等,秦知宜想着,若她能找到翁荣,将它送给她,她应当会很欢喜。
她一边收拾着礼物,亲自擦拭装载璎珞的黄花梨雕纹木匣,听连翘讲述今日上午出门办事的过程。
连翘今年不过十一岁,尚在总角。但她自娘胎里就带着几分机灵,人聪明,口齿利落。跟在秦知宜身边,识了字又读过书,之前在秦府是出了名的厉害小人儿。
昨天晌午,正是她呵斥两个烧水婆子不专心。
“姑娘,我和赵妈妈把内城都跑了个遍,一路打听,找到两家翁姓官邸。一位住在城南边上,翰林学士。另一位可了不得了,官至宰辅侍郎兼工部尚书,要是翁家姑娘家中如此显赫,我们姑娘在京里就有靠山了!”
正收拾着行李的丫鬟们听闻连翘的话,都停下手中动作,难掩激动。
秦知宜怔了怔,握着帕子的手也顿住。
平心而论,秦知宜想寻旧友,既是为了排遣独自在京中的寂寞,也是存在几分私心的,这不能否认。多个朋友多条路,如果要说找翁荣什么都不图,那是假话。
只不过,秦知宜的心理,还不到连翘说的“找靠山”这么贪心,她也没设想过,翁荣的身份是怎样的。
“你们辛苦了,明天早些叫我起来,辰时初出发去登门递帖。”秦知宜将璎珞妥善放好,关闭木匣扣上锁扣,又嘱咐赵妈妈道,“嬷嬷,劳你安排人替我租个小轿去,京里人多,马车出门太不方便。”
她派人去找,只是为了先确认翁家的住址,真要去寻人,还是自己亲自登门拜访更有诚意。若让下人随便去人家府上问,府中有没有叫翁荣的姑娘,未免太草率。所以秦知宜早就打算好了,寻着翁家之后,她带着帖子和礼物再去询问,若找着了人,可直接让门房将拜帖和见面礼送到后院去。不说秦知宜的名头有没有大到人尽皆知,就是今日上午,也没见翁家三公子出现过,可能不爱凑热闹,早与一群文人学士去林中踏青作诗去了。
涉及到翁荣的哥哥,秦知宜没随意揣测,但她也很好奇,因此和翁荣商量:“能问问他是何缘由吗?”
翁荣说过,方才身边来了人不方便盘问,所以她先紧着过来告诉秦知宜这件事,看她什么猜测,有无旧故。既然秦知宜没有,那只能找三哥要缘由了。她点头道:“我待会儿问他。只是,我这三哥向来醉心学问,沉默寡言惯了,他竟问我‘你那豫州来的朋友,最近和秦家姑娘都发生了什么事’。”
这就更奇怪了。
秦知宜犹疑猜测:“翁三公子与秦家姑娘……”
翁荣断然否定:“不应当,我三哥最不喜跋扈泼辣的女子。”
越分析越是觉得离奇,翁荣回头望了望,轻拍秦知宜的手腕:“你等着,待我问清楚了再来告诉你。”秦知宜点头应,“应当是有缘由的,或许是帮别人问的。”
她倒不着急,就算翁三公子因为秦相宜来盘问,有翁荣在中间,翁家人不会为难她。
翁荣回了雅间,秦知宜站在原地,望向翁家人所在之处沉思。她方才去向翁夫人问好时,也与翁家人草草见了一面,但因为不能失礼所以并未细看。她不记得翁霁面貌,只模糊留了个印象。
他身形颀长,气质清雅如琼枝玉树,人淡淡的。秦知宜笼统见过翁家众人时,他也并未开口。
越是分析,秦知宜越觉得,翁霁不应该是出于自身的原因问的。最大可能,是旁人见翁荣与她走得近,所以托了翁霁来问。从前听翁荣提起她这个文采斐然出类拔萃的哥哥,秦知宜都下意识觉得自己与这种文曲星下凡的清贵郎君没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