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见用鸡数目不对后,谢晏又细细地去看其它的细则,发现了不少问题。
“腊月十四日,红花鲸鱼翅一两。”
“腊月二十三日,珍珠胎蛤蜊九两。”
“腊月二十五日,龙虎斑两条。”
这些项目倒是没问题,难怪花销上去了,因为做菜所用的都是顶顶名贵的食材。
秦知宜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嘴巴挑剔,等闲食材,入不了秦二姑娘的眼。
但是……宁寿堂里,谢老夫人也听说了谢晏晚上又宿在书房的事,觉得心中奇怪。
这些日子接触下来,她能感觉得到,知宜的性子虽然算不得好,但并不惹人生厌,她实在想不通,这个做事一向妥当的孙子这会儿究竟那里不对劲。
知宜也注意到了老太太对着谢晏责备的目光,以及王姒对她的一脸同情,再想想昨晚发生的事情……大概就知道了是怎么回事。
都说大宅门里没有秘密,果然是真的。
这么多下人这么多双眼睛都看着,昨晚他们分房睡的事情,想要瞒住都难。
一向小透明惯了的知宜有些尴尬。因为谢晏的到来,厨房准备得很是精心,宁寿堂的早膳依然好吃,但知宜就是觉得有些食难下咽。
等二人回到正院的时候,谢峥已经用过早膳去学堂了,知宜换了身衣裳,跟着谢晏去往周家。
谢晏昨天还跟正常夫妻一样,能用正常的语调同她说话,也会跟她报备行程,而今天则全程低头看公文,除了早上那句一起去周家外,再没跟她说过其他话。
知宜也很自觉地缩在一旁,低头整理衣带和衣饰,不再多言。
所幸离周家离谢家距离不远,目的地很快到达,知宜也并没有煎熬太久。
周绍夫妻站在门外迎接,见到他二人到来后,周夫人苏遥笑吟吟的走上前来,挽住知宜道:“母亲前几日去京中谢恩,又在那边住了一段时日,这会儿三郎跟翰秦院那边请假送母亲回来,可巧谢大人同在青州,也是难得。”
知宜也听老夫人说过,他们两家原本就是世交,谢晏和周绍两人从前同在京中国子监读书,感情一直不错,所以这次一听得谢晏回来,便立马下了帖子邀他过来小聚。
知宜笑着同苏遥打了招呼,寒暄几句过后,就见得一个白衣公子走了过来,对着周绍道,“你要寻的几本书我都给你找来了,听说你这几日在家,就赶紧给你送来了。”
知宜只觉得这个男子十分眼熟,认真回忆了一下,原来是文汇斋的那个掌柜。
知宜对着苏遥轻声问道:“这位也是周公子的朋友?”
“这是李家公子,从小跟着我家夫君一处玩的。”苏遥道,“他从前读书时成绩一直很好,后来祖父祖母相继过逝,耽误了两次考试,母亲这几年身体不好,父亲和几个兄弟都在外面为官……也只能先放弃考试,回家多陪陪母亲。”
听起来的确也蛮坎坷的。上次李维来家时总夸她人好,待谢峥好,还会接送他上下学,把同学们羡慕到不行。
知宜也不白听李维的夸奖,听说谢峥的同学们都来了,就让小厨房准备了点心送过去。
她进到谢峥书房,发现几个孩子正聊得热火朝天,讨论着新转来周家学堂的一个新同学。
这个新同学名唤崔秉文,父亲时任都转运盐使司判官,虽然只是从六品,官阶算不得高,但却是个实打实的肥差。
崔秉文祖籍青州,准备明年报考县试,祖上和周家也有些交情,所以这会儿才会转学过来准备接下来的考试。
知宜听得这几人对崔秉文的描述后,眼睛跟着闪了闪。
这是又有一个主线反派粉墨登场了。
李维和徐知让两人都是谢峥的好友,说起崔秉文的那些所作所为,都表示了强烈谴责。
知宜搁下点心默默听了一会儿,大致就把事情经过听了个八九不离十。
崔秉文这人十分狂妄,来到周家学堂第一日便一脸倨傲的告知众人,自己在亳州念书时,在学堂当中回回都拿第一,又在先生拿谢峥的文章当范文点评时,直言这文章一窍不通,学生质量堪忧。
看着几人义愤填膺的样子,知宜很想告诉他们。
这个人不过是开蒙早,家里又促得紧,所以县试府试和院试勉强过得去,到了乡试就完全不够看了。
直到她穿越之前连载的那章,都没见得崔秉文考上。而因为这人是自小在家中被捧大的,最是骄傲自负,不能容忍自己的失败,很快在博彩业找到快感,缺钱后又有了帮人作弊代笔写文章的念头,结局可想而知……
不过天机是不能泄露的,知宜也就没说什么,只是对那几人道,这等品性胸怀之人是注定走不远的,无需为其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