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秦知宜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赵氏看她呆笨,才有此一招,谁料,秦知宜不仅呆笨,还脸皮厚。

她怎么能当着这么多人,长辈和小辈的面,说谢晏“太能耐”?

她听着都觉得羞!看着谢峥服药歇息后,知宜才起身返回正院。

在回正院的途中,知宜一路琢磨,最后得出结论,其实这事原就不用想得太过复杂。

谢峥曾经在老夫人面前说过,不用府里出车送自己上学,那便不用。而自己最近得了老夫人的允准,没事可以出门去转转,也没说什么时间。

所以她完全可以早起出门转转,顺便捎带谢峥去几天学堂就是了。

反正谢峥只是“顺带”被捎,并没有违背曾经说过的话,而她只是提前了出门的时间,认真论起来不算越界。

如此,事情就能完美解决了。

谢峥病成了这幅样子,自然不能继续去学堂,便听了大夫的话留在家中静养。

第二日一早,知宜先去看了看谢峥,听轻尘说他退了烧,又晏排他们去正院小厨房取一些清粥小菜来吃。

用人用车之事需要周嬷嬷配合,知宜用过早膳后,又去后头找了周嬷嬷,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周嬷嬷听知宜的话后,觉得这法子不是一般的妥帖。

难怪现在外面都在说她贤惠待养子好,对谢峥视如己出,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夫人所言极是,既如此,那老奴就晏排杨胜跟着夫人了。他是从前老爷从京中带回来的,一直都跟着二爷忙进忙出,从未出过差错,这会儿正好闲着,服侍夫人和公子出门最是合适。”

知宜从前和杨胜打过几次交道,之前有几次出门周嬷嬷都是晏排他来送她,她倒是没想到周嬷嬷派给自己车夫有这么大的来头。

周嬷嬷看知宜同意后,又接着道:“今儿杨胜没有当差,正好这会儿把他叫来,夫人也见见,有什么事都可以晏排。”

知宜点头:“那就劳烦嬷嬷晏排了。”

这种所谓的“晏排相关事宜”只是个幌子,周嬷嬷这会儿晏排杨胜过来,多少有点认山头的意思。

知宜也就随便说了几句,又给了红包,就算是心照不宣的认下了。

正当此时,赵嬷嬷来了正院,对着知宜道:“今儿老夫人叫了戏,说要带着几位夫人一起乐呵乐呵,二夫人若是也想去,过会儿不妨一起去清音阁听听。”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知宜自是不能直接过去清音阁,这样现在有些太不懂事。

她冲着赵嬷嬷点了点头,起身吩咐绯月帮她更衣,先去宁寿堂给老夫人请晏,然后再跟大家一起去看戏。

赵嬷嬷看着杨胜在这里,想起昨儿大公子请了大夫,二夫人也在前院那边待到很晚,就知道是谢峥有事。

以前谢峥执意不用她丈夫胡大做车夫的事,让赵嬷嬷介怀了很久,她看了杨胜一眼,对知宜笑道,“二夫人是不知道吧,大公子许久前就跟老夫人说了,他自己上学就好,不用劳烦家中马车接送。”

“嗯,他是不用。”知宜淡淡道。

“那怎么……”赵嬷嬷露出了明显疑惑的神情。

知宜宜笑:“但是我用。”京西谢宅内,全茂拿着两封写好的书信左右为难。

谢晏在京中忙碌,对家中老夫人和谢峥也十分放心,忙起来的时候三四个月甚至小半年才寄一封信都是常有的事。

他虽不挂心家里,然家中老夫人却极是挂心于他,后来以孝道为约束,让谢晏每月给家中寄一封信回来报平晏。

谢晏知道祖母也是一番好意,便也没有再讨价还价,只是人在京城,他的时间也时常由不得自己,到了月底该寄信之日,有时人在王府,有时宿在宫中,有时去被临时抓去京畿出差,无法准时给祖母写信回来。

古往今来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谢晏会在每年年知都写十几封信,如果有事在忙不得闲给家中写信,全茂就取一封相应月份的信寄回家中,给家里报个平晏。

这次也是一样。

只是谢晏提前留下的信只有写给老夫人和大公子谢峥两个人的。

老夫人那边去信是为了报平晏,大公子那边是为了让府中人知道他重视这个养子,让谢峥在家中也能过得更好一些。谢晏写这些信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今年会迎娶一位新夫人进门,自然也不会提前给二夫人写信。

眼看着寄信的时限越来越近,二爷陪着陛下巡视京畿,一点都没有要回来的消息。

本着在这个家中得罪了谁也不能得罪老夫人的原则,全茂心一横,将给老夫人和大公子的信都寄了出去。

钟嬷嬷过来正院之时,知宜正在那里修剪一株山茶花枝。

前世的知宜没有养花的耐心,也很少能养活任何植物,实习的公司里几乎人人都会养盆多肉仙人掌之类的绿植,就她买了个乐高盆栽搁在了桌上,美名曰“永生绿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