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3页)
接下去就是部分食材。
精制加碘盐,520元一吨,他买了四分之一吨,一百斤的袋子装了五袋。
五百斤的盐,才130元。
“我爱工业社会!”江济堂狠狠亲了盐袋子一口,“呸呸呸。”
不过这种尼龙袋子不能出现在任务世界,科技含量太高。
所以他另外买了麻布袋子装起来。用完了,麻布洗一洗还能装别的。可惜这种麻布是最粗糙的黄麻布,做衣服是不能了,也就拿来装装东西。
五件麻布袋,20元。
带皮小麦粒2.5元一斤,他买了两百斤,并且磨碎了嘴皮子,多要了一袋十斤装的作为添头。
看任务详情,海獭族是以高价换取的麦粒。他要是真敢拿他们的麦粒做食材,搞不好被驱逐出去,所以还是自己买吧。
小麦粒,两百一十斤,500元。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买面粉,当然是因为干燥麦粒更好保存。而且这家店的麦粒直接就能挑选麻袋作为容器,省了他一笔。
接下来蛮荒劳动力诱捕器——甜食,椰枣。
红糖也很好,但在两者价格相差不大的前提下,他还是选了椰枣。
椰枣甜度较高,蛮荒时代,甜度来自蜂蜜、花蜜和成熟水果,来之不易,因此也极能提高幸福度。
但他舍红糖而取椰枣的原因却是“营养成分”。
椰枣富含果糖,可用于补充能量,同时拥有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是贫瘠时代的人类最佳滋补品,干吃煮汤都可以。
所以江济堂根本没有考虑红糖或别的干果,他的第一选择就是椰枣。
并且椰枣的价格也很亲民,黑椰枣一斤的批发价是7.5元,一千斤的批发价是6元,他只买了五十斤,但价格砍到了6.5元。
椰枣五十斤,总价320元。
一千八花得只剩下30元。
已经没钱了,江济堂决定去石材加工厂捡破烂。
地点就是之前买过石槽的地方。但这次他不买东西,他捡后院子他们不要的那些碎石材。
因为是来捡破烂的,他十分低调,百万级的豪车停得远远的。
石材加工厂的后面堆着许多没什么用的废石料。形状大多不规整,一般也不大。江济堂找了许久,才找到两块符合他要求的青石料子。
一块是扁平的石板,洗衣板大小。一块是圆柱形的青石柱,擀面杖大小。
这两组合到一起,那就是最原始的‘磨面器’。
使用的时候,需要人跪坐在地上,用圆柱形石块不断推压揉搓石板上的小麦粒和其他谷物,通常需要反复几次才能得到稍稍细碎的谷物粉末。
七千年前仰韶文化的源头之一就用这种磨粉器。
直到出现石磨。
石磨据说是鲁班发明的,它能节省一部分劳动力,还能将谷物磨制成更细小的颗粒。
但就是因为它出现年代太后,所以不符合任务要求。
看来海獭族人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磨制面粉,他们可以用这种粉末增加汤的粘稠度,也能用来制作面包。这类什么都不加,放凉之后和砖头一样硬的面包可以存放一个星期甚至更久。
不过看海獭族人的住处只有最原始的火塘,做面包是很久以后的事。
——那也没事,总比直接烤麦粒吃好。
他会在海獭族人面前展示用石头磨面的技巧,然后让他们自己来。看到多少学到多少都是他们自己的事。
江济堂需要淀粉,所以他要将麦子打磨成面粉,再用面粉洗出面筋和淀粉。两件式的磨面器只是他制作肉汤的工具之一。
严格说来,这也算任务一部分。
“还剩下三十块,三十块……怎么花好呢?”江济堂一拍手,“那间陶器工厂好像还有不少陶碗。”
海獭族的人都是用蟹壳和贝壳作为餐具。
虽然有种种缺点,容易刺伤划伤手,还很脆,但海边到处都是,获取容易。
不过吃过海鲜的人都知道,这两种东西洗刷无数次,都还是有股挥之不去的腥味,会破坏食物口感。
海獭族人可能不在乎,但江济堂不愿意这种味道破坏肉汤口感。
他立刻回了一趟小工厂,用一块二一件的价格拿下粗陶碗。二十五个粗陶碗,刚好30元。
购物金已经用完,剩下就是一百八的赠礼经费。这个就比较随意了,除了限定是公元前一千年的技术,没有其他条件。
他想拿来准备一些常用的生活生产工具。
公元前的两千五百年,世界上就出现铁刃匕首,公元前一千三百年,夏国出土铁条。所以公元前一千年,人类已经开始探索铁制品的制作。
江济堂想要准备的礼物,就是铁器。
江济堂要的铁器,不能有一点钢,因为以公元前一千年的锻造技术,恐怕还做不出碳含量低于2%的钢,否则也不会依旧长期被青铜器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