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青铜一点儿也不便宜!

距离铁器店不远的地方就有金属制品店,里面就有江济堂要找的合金铜制品,可这价格,着实是不便宜。

而这些合金铜器里,属于青铜的铜锡铜铅合金更少了,都没得选。

“很便宜的啦,最近外头打仗,子弹用得多,铜的国际价格都涨成什么样了?我这可都没怎么涨价呢。”老板一听他说贵,就在那喊冤。

其实夏国铜矿少,铜贵是正常的,江济堂就是穷而已。

铜价贵,但能作为任务物品的金属制品只有这个,江济堂磨磨蹭蹭,终于找到一种铜锡合金的金属小刀。

青铜一体割肉小刀,全长16厘米,柄长8厘米,刃长8厘米,刀身上还有精美的‘XX小刀’的阴刻纹和logo。

还没生锈的青铜,也就是铜锡合金,本色还是金的,并不是腐蚀后发青绿的颜色。江济堂抚摸着铜刀光滑的表面:“老板,这个什么价?”

“十八块。”

“少点嘛。”

“批发价啦后生,还有配套的羊皮刀套呢,都是真羊皮,我没赚你啦。”

黄铜的价格就在那,江济堂磨了半天还是没磨下价格,最后他以五把小刀八十的价格买到。

插入配套的羊皮刀套,只露出圆润的把手,亮闪闪的,还挺好看,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兼具。

买完刀,一百八只剩下一百。

合金店里还有青铜的剪刀,但公元前一千年还没有剪刀这玩意儿,它是公元前三世纪出现的。

同样无法购买的还有锯子,这也是比较后期的工具。

其实他原本想买辆木轮车,因为用木头制作轮子的马车在公元前三千年就已经出现。然而他上网找了一圈,发现这种不用一根钉子的纯木头车已经是‘艺术品’,柚木为材料,纯手工打造,最低都要一千八。

买不起,撤了撤了。

“系统,任务世界出现渔网了吗?”江济堂在想最后一些钱应该用来买什么。

海獭族捕鱼的方式还十分原始,他们乘坐独木船离开陆地,到浅海,然后用石头砸水里的动物,把它们砸晕,或者用锋利的长杆刺水里的动物。

此外,岸上还留着一些人,他们用手掏浅海水坑中的贝类和甲壳类,或者潜入浅海捡取能食用的海鲜。

海獭族的族人们还不知道渔网这种东西的存在,更不知道渔网配上网坠的杀伤力。

但渔网和磨面器还不一样,磨面器顶多算是升级的生活用品,能提升一点幸福值,渔网却是实打实的劳动生产用品。

一旦用上渔网,海獭族的鱼获将几倍上升,不但可以满足生存需要,还有多的换取别的物资,甚至能加速私有制的进程,绝对算得上技术革命。

如果那个世界还没有渔网,那他就不准备拿出来。

“渔网已经出现。”系统说,“就算在蛮荒世界,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不必有太大心理负担,现实比虚幻更难以解释。外来者再怎么舞动翅膀,也不比命运随手一挥。”

“谢谢。”

谢谢你的安慰,工作小伙伴。

江济堂就用一百块买了麻绳制作的渔网。

3.5一平米,这里有三十平米。

其实这是安全网,三毫米粗的麻绳和尼龙线比起来还是差远了,坚韧度也不够,还不防水,在水底存在感太强,并不合适当渔网。

渔网有了,还缺了网坠,不然撒出去无法铺开,也难以沉入水中。

江济堂家的后院还堆着许多没用上的雨花石,他用剩下一点钱作为工具使用费(人工太贵,只能自己上),一颗颗给雨花石打上孔。

这个工作看起来只要把石头放在固定位置,把打孔机往下压就行,但雨花石是椭圆光滑的,还必须有人辅助固定位置,打工的时候震得手指发麻,容易出事故。

所以一开始老板根本不同意他自己来。

可没钱啊,哪有人工费?

江济堂好不容易说服老板让他上,一开始确实有点麻爪,打孔打得歪七扭八,后面慢慢就习惯了,手很稳,孔的位置也准确落在重心上。

“不错不错。”老板看得频频点头,还问他在哪儿工作,看着似乎有招人的意思。

这些打好孔的雨花石要运回后院,再一个一个固定在渔网边缘,作为网坠。

他在后院蹲了一个多小时,在那穿石头,腿都蹲麻了。

好在一张麻绳渔网算是做好了。

这个任务明面上是制作一碗特别的汤,背后却是一个走投无路的小部族融入大部族。

有了渔网,有了盐和甜食,这个部族的人幸福度会提高,更愿意从情感上接受新人加入。

就是考虑到这一点,他才会准备这些东西。

收拾了渔网,仔仔细细捆好,看天色沉沉,一日也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