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他是叛徒?(第2/2页)
李青禾缓缓点头,目光毅然,已料到摄政王要说什么。
“未来,无论朝廷发生什么变故。”楚翊在地图重重一拍,绕到李青禾身边,按住他的肩膀,“无论你收到怎样的旨意,无论山崩地裂、天上下刀子,务必将给养源源不断送到前线!军中余粮,不可低于三日所需。否则,士气不保。”
李青禾毫不犹豫接下重担,双拳一抱:“我就算把脑袋卸了当轮子,以血肉铺路,也保证粮草不断!”
金光一闪,楚翊亮出一枚金牌令箭和钦差印信,眸光泛红。
李青禾双手接过沉甸甸的重任,敛在袖中,躬身告退:“下官回家收拾一下就动身,必不辱使命!”
楚翊目送这个正直果敢的男人离去。他说,天上下刀子也要保证粮草,背后的含义,是这份使命比性命还重。
李青禾听懂了,却没有一丝犹疑。
呆坐片刻,楚翊提笔,开始作皇帝安排的“功课”,写文章论述恒辰太子的缺点。
他要批判他的至交,他最尊崇的人,金子般的人。那金色的余晖,至今罩在他肩头。
大殿灌满清爽秋风,楚翊却感觉,自己是一团正在锅里烹煮的肉。笔像刀子,一下下剜他的心。浓墨似血,淋漓地洒满纸面。
刚起了头,他就难抑愤恨,一把揉皱纸张,掩面哽咽。可是不写,就不知国贼的下一步棋。
“唉,若小五在就好了,本王急需安慰。”楚翊掏出老婆绣的宝贝手帕,抚着一片片可爱的叶子,渐渐平静。
另取一张纸,重新落笔。
**
经筵结束,永历小皇帝恭谨地送别讲授的翰林院学士,松了口气。
侍读吴瑕奉上清茶,轻声道:“陛下累了吧,学生陪您出去走走?”
永历欣然一笑。
他很喜欢这个年轻人,几乎无话不谈。而且,这是老师的血脉,有天然的好感和信任。
他听翰林院上了年纪的学士说,吴师傅年轻时,就是这样子。清秀文雅,从头到脚都干干净净。
从吴瑕身上,可一窥恩师年轻时的风采。每每思及,永历就凭空生出更多的亲近感。
“朕采纳了你的提议,让九叔写篇文章,压一压坊间这股怀念恒辰太子的风气。”散步中,永历闲聊道。
“万岁圣明。”吴瑕立即捧场,“恒辰太子固然优秀,可执政的是陛下。您又年少,不着手压制,根基不稳。九爷忠贞赤诚,定能助陛下度过这一关。九爷万流景仰,他一出手,保证再无波澜。”
“九叔当然和朕一条心。”永历笑着在心口拍了拍,“唉,吴师傅走后,朕这心里,像被掏走了一块肉。”
“学生愿为陛下尽心尽力。”吴瑕的嗓音柔和轻灵,目光单纯而真诚,“先祖父教导我,位卑未敢忘忧国。不过,我资质愚钝,处处得跟您学。”
“没能将老师的神位奉入太庙,真是遗憾。”永历忆起恩师,以袖掩面。
吴瑕瞧着皇帝,目光淡淡的,并未共情。在皇帝抬头时,他才露出悲痛的表情,瞬间红了双眼。皇帝反过来安慰他,叫他别伤心。
谈话间,吴瑕不经意道:“今日,学生在藏书阁拜读了恒辰太子的几篇旧作随笔,感触很深。”
“哪几篇?”永历立即来了兴趣,“你放在朕的案头,朕也读一读。”
回到勤德殿,吴瑕捧来几篇随笔,和几本恒辰太子亲自评注的书籍。永历一目十行地翻阅,小小的眉头越蹙越紧,脸色暗沉。
身为天子,哪怕只是一条幼龙,这样的神情也令人胆寒。陪侍的太监宫女互相交换眼神,不敢作声。
“陛下不顺心?”只有吴瑕开口询问,显得十分憨直。
“你没看出什么吗?”永历指着一则评注。
吴瑕懵懂:“这几本书,学生还未读完。”
永历摇了摇头,沉默半晌,对贴身太监道:“去光启殿,问问宁王,朕请他作的文章写好没有!”
屡次催稿之下,写了三天的文章,终于递到了御案。通篇避实就虚,明贬暗褒。
上面说,恒辰太子只顾政务,不顾惜身体。性情耿直,易得罪人。在妻子小产后,一心一意呵护妻子,拒绝另娶,以至与亲人不睦。这不好,得注意沟通。
永历匆匆读罢,将不满的目光投向九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