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登机!(第2/3页)

但他们却不清楚,胡培洲这话,代表的是真正的上层意志。

正是这场灾难,有两种救援力量,开始被人们重视。

消防,直升机。

民众对于直升机救援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大家都在反思,从政府到民间都开始对直升机救援领域进行大量投资建设。

此后的几年,地震引导了直升机的自主创新升级,甚至直接推动了“直-20”的研发,森林消防组建直升机支队,武警直升机扩容,陆航部队大量接装,扩张,灾难应急能调用的直升机数量成几何倍数增长。

2008,堪称中国的“直升机救援元年”。

正如大首长所说: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进步中获得补偿。

他们作为消防的尖端力量,怎么能不去了解这种救援的核心装备?

方淮心知一切,看到这些人脸上的笑容,脑子里开始谋划。

关于直升机的训练计划,他已经看过。

至于其他的,胡培洲拿了一部分专业化训练内容出来,跟他讨论过。

通过学习计划的地点,他差不多看出来了,总体的行进路线,是要往北方走,因为第四个周的训练科目,有一项是泰山登高。

听他们说,每期会有一个特殊项目,路线也是根据特殊项目来定的,上一期是珠穆朗玛,每年登峰的窗口期,就在4—6月。

不过登山没成功。

听说他们居然去攀登珠穆朗玛峰,方淮很是羡慕,怪不得这么消耗经费,登珠峰需要的装备,可是专业级的,非常贵。

也挺佩服他们,这个时间点,居然敢去尼泊尔边境。

不过据胡培洲所说,那边反而很安全,尼泊尔政府在边境抓捕流亡分子,防止人跑进他们境内,中方的人也非常多。

这一期,他们要经过湖北,河南,到达山东境内,本期的特殊项目,大概就是泰山了。

至于训练计划,好多科目只是教学加实践,没啥好改的。

但,直升机这一块,原本的机降训练不够,绝对不够,得换一个。

有些训练计划,可以融合一下。

……

9点半,课程完全结束,方淮起身,带着笔记本走进胡培洲的帐篷。

开门见山道:“胡中队,明天索降的营地,我们应该停一下。”

随后,帐篷门合上了。

一阵争吵之后,又是一阵沉默。

里面的胡培洲思考了一会儿。

再之后,两名直升机教官被请进了帐篷,所有教官也被叫到了大帐篷里,开会。

10点半,一帮后勤人员带着一脸苦B,离开了这里。

……

翌日。

7点,天光已亮。

大家收好各自的帐篷,也没啥其他事做,都在拿着一条安全绳和锁扣,聚在一起,研究这几天教授的结绳法。

搞得都挺认真。

但,没有谁讨论昨晚的直升机课程,今天要搞索降,昨天吃饭时已经通知过了,索降很简单,他们会,其他的内容,他们大概也用不到。

对直升机的新鲜,也就一天吧。

主要是那飞机他们也洗过了,看过了,里面空无一物,看得久了,就是一个大铁团子,确实也没有什么值得过于新奇的。

而且,经过学习,他们清楚了,一般的小直升机,载重是很有限的,救援直升机,首先在体型上就不能太小。

但,大飞机,确实限制了一些他们的想象空间,这么巨大的玩意儿,在城市里,恐怕玩不转吧?

所以,那些关于直升机知识,在他们眼里的重要程度,远远赶不上手里的绳子和锁扣,这可是他们吃饭的东西。

约7点15时,已经孤零零的大帐篷忽然打开,胡培洲抬手,挡住了初升的阳光。

有点刺眼。

起晚了。

这个方淮,又把他整得半宿没睡着。

这小子,搞个训练,花活比他还多。

“李逵!集合整队!”

奎礼拍了拍脑袋顶,看到依然神采奕奕地望着停靠在不远处直升机的方淮,嘴皮子动了动,似是骂了一句,随后,拿出哨子吹了两下,大喊一声:

“列队,集合!”

……

今天早上,不同于以往集合出发时的安静,所有人列队等待,不远处很快刮来一阵风沙,和直升机螺旋桨“啪嗒啪嗒”的声音。

大家看到直升机动起来时,又开始有点澎湃了。

要上天了啊。

“所有人,带安全腰带,D型锁,8字环,抢险救援手套,列队登机!”

东西,大家其实早已都准备好了,胡培洲一声大喊,方淮跟一阵风似的窜到了队伍最前面。

大家都不禁撇嘴。

1号对这直升机也太积极了。

这么积极有啥用?你还能买得起?

直升机并不高,登机也就一个三四步的小梯子,踩着就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