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艺术的多样性(第3/5页)

很快,窗帘拉下。

光线黯淡之中,一抹……几乎可以说是华丽的色彩映入了许鑫眼帘。

看着极具对称美感,并且色调异常赏心悦目的画面,许鑫低头看了一下手里资料本上的内容。

《布达佩斯大饭店》。

导演:韦斯·安德森。

这人……不赖啊。

……

凭心而论。

《布达佩斯大饭店》看的许鑫……几乎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

赏心悦目。

导演对色调的运用,其实都不是什么特别深奥的技巧。

但偏偏放在电影里是异乎寻常的搭配。

不过……

“你们觉得怎么样?”

詹姆斯下士在电影播放结束后问道。

虽然第一轮评审不投票。

但他们却可以讨论。

或者说出自己的观点,启发其他人。

“……”

“……”

“……”

众人都没说话。

也不知道是还在思考着这部电影,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但许鑫比较倾向于前者。

这电影其实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

有点类似茨威格那本《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陆海波给他推荐这本书后,他读过。

甚至仔细想想,片子里面的内核和这本回忆录其实都差不多。

是以这个为灵感改编的?

他正琢磨,就听那边的克里斯托弗说道:

“很像是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

许鑫扭头看了老大哥一眼。

果然,能来这里的没一个是草包。

大家对这部电影都有自己的认知。

而有他开头,很快,电影就进入了讨论的状态:

“我觉得这部电影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古斯塔夫先生所度过的那么多精彩的历险,妙趣横生的旅行,都随着轻飘飘的一句【他们把他拖到车外打死了】变得烟消云散,让人产生一种不论曾经拥有多么美好的经历,终将会被残酷的现实一脚踩碎……我很喜欢这种具有层次感的落差。”

“不仅如此,他其中还有对战争的讽刺……或者说对文明与野蛮之间界限的暧昧不清所表达的讨论。第一次俩人乘车遇到的士兵哪怕是在战争期间,都是文明的做法。但第二次不同了,朱波罗卡不再独立存在后,野蛮侵袭了它,所以第二次的士兵就像是野蛮的代名词。冰冷的战争机器之下,无论是何种的艺术或者人性的光辉,都消泯于无形……”

“对于一个美国人而言,其实我看待的角度和大家略显不同。它在我看来更像是对老时光的怀念。老时光,老人,繁华的世界中心……整部电影我其实看到了很多隐喻,就像是电影中所说,很多人之所以喜欢‘废墟’,并不是因为它曾经的完好,而是这座废墟会被他们的记忆所修饰,变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

“我不知道各位是否看出来了,那场枪战戏其实拍的很有趣。如果我没看错,他选择的演员、道具、服饰都具备一些指向性……就像是在意指不同时代的人……”

所有人都在讨论。

除了许鑫。

他只是看着黑下来的屏幕在怔怔出神。

直到发现了他在划水摸鱼的詹姆斯下士找到了他:

“许,你怎么看?”

随着他的话,其他几个评委都看向了他。

这次的评审里面,有制片人,有导演,有演员……大家都不简单。

虽然是讨论,但其实也有点“各展所长”的味道。

而这里面最年轻的人,显然就是许鑫了。

格蕾塔·哥维格都比他大3岁,是83年出生的。

而一群人在讨论,他一个人闭嘴……不说多少有些不合群吧,但好歹你沉思这么久的时间里,得给一些新鲜……或者说大家没说过的反馈吧?

审视。

或者说……期待。

亦或者是好奇。

目光各不相同。

可眼下的氛围,其实真应了天朝一句老话。

是骡子是马,你出来溜溜吧。

于是,许鑫回过神后,看了众人一眼,竖起了两根手指:

“两点其实在我看来比较有趣。”

说着,他还和那个83年的小姐姐对视了一眼:

“色彩什么的,我就不说了。我比较在意的是这位导演的拍摄手法。他的拍摄技法……纵观全片,其实百分之90的技巧,都只是横直摇。哥维格女士,你发现了么?”

格蕾塔·哥维格一怔。

见状,许鑫也不追求她的回答,只是继续说道:

“这种横直摇在搭配它的对称风格,其实很直观的表达出了一种冷调。哪怕他的色彩用的很绚烂,但这片子的底色却是冷的。刚才法拉哈尼和芭芭拉争论这到底是不是荒诞喜剧的延伸,其实导演在影片里给出了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