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争理(第4/5页)

不过……

“甚至,我在考虑要不要在学生里面找。不要整容,不要什么有多模式化的演技,要的就是那种未经雕琢的质朴感。”

“……素人????”

许鑫一下就懵了。

尤其是见到老头竟然还点头的情况下……

他下意识的看了张沫一眼。

唔。

还行。

这姐姐也懵了。

看起来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

不过……

“素人的话,演技怎么办?”

“演技可以慢慢调整。但至少要符合那个年代的审美与质朴感。”

“这……”

许鑫更加清晰认识到了一点。

老头这……明显是在以自己的经历来共鸣。

而在他的经历里,那个年代,十七八的学生本就是有着一张张质朴的脸庞。

或许打扮的还土里土气的。

想到这,他说道:

“就那种扎着两个羊角辫,穿着碎花衣裳,斜挎着军绿色的书包……那种的?”

“对。”

张一谋点点头:

“那种你一瞧,你就知道,她是这个年代的人。”

“那美感呢?镜头感呢?”

“质朴就是美嘛。”

“……”

听到这话,这下,许鑫直接摇头了:

“我觉得您这观点不对。”

“……”

张沫无语了。

不过许鑫马上又改口:

“也不是说您的观点不对,应该说您的切入点,已经自然而然的扣上了那个年代该有的符号。所以,您想要的是……比方说您这个年纪的人走进电影院,看到这个女孩的第一眼,就能找到您当时所经历的那个年代的共鸣。或者说更干脆一点,通过她的脸、容貌、穿着、打扮,以及包括镜头内的布景……把人拉回到那个记忆之中?”

“嗯。因为那是一种年代的印记。它需要的不是表达,也不是说咱们给它概括一个……原著里那种上来就是七三、七四的具体时间。这个时间或许在开头可以表明,但后面逐渐模糊化就可以了。因为是这个人,直接承载了这个印记的本身……”

张一谋话音未落,许鑫直接就说道:

“可那是您的《山楂树之恋》。”

“……”

他一怔。

就听许鑫继续说道:

“或者说的更直观一点,那是属于您这一代人记忆中的《山楂树之恋》。您在这方面的处理上,选择了回归原始的记忆,通过您走过的路,您记忆中铭记的时代符号,讯息,甚至是对于大家风华正茂时的模样,来构建出了属于您自己作品里,《山楂树之恋》的镜头与风格。这是您共鸣的地方~”

一针见血……或者说毫不留情的,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因为此时此刻的谈论,不是什么学生和导师的争执。

而是两位导演,在创作理念上的争论。

虽然不清楚会不会产生那种“我说服你”的结果。

可至少许鑫是不会,也不能妥协的。

因为,他是导演,是这部戏的权威,也是最终解释人。

他需要做的就是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对自己的理念负责。

就如同张导现在对他说的,同样是自身的想法一样。

不分什么后进前学,也不分什么高低贵贱。

纯粹的艺术创作理念的争论而已。

“坦白地讲,就文学性而言。”

“啪嗒……”

选择点了一根烟壮胆,许鑫说道:

“《山楂树之恋》这本书,就语言功底、文学创作水平……我不知道在您心目里能有多高。可您要我说的话……艾米的文字功底,比起一些当代的成熟作家而言……其实要差一些的。

甚至,这本书那些时间过渡的论述,经常会给我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既视感。所以,也就是您让我来看。否则……姑且不论题材我是否感兴趣,就它的文字结构而言……其实很一般。”

听到这话,张一谋也不否认。

因为许鑫说的是事实。

艾米的文字功底,确确实实很一般。

比起文字功底,她字里行间酝酿的那种感情才是这本书优秀的地方。

“就冲这一点,首先就会提高我的阅读门槛。不过……虽然说您是我和这个剧本结缘的开始,但您既然选择我作为导演来执导这部影片,我就必须要站在我的角度,来把这个故事里所蕴藏的东西趋向于……我的创作理念上来。而在我的创作理念上来讲,这个故事,我不单单只是拍给您这一代人看的。”

没有什么急头白脸的抗拒。

也没有什么毫不留情的否认。

在艺术理念的争论上,许鑫选择了直言不讳的相告:

“首先就是演技。除非您让我看到了一个演技天才,在未经训练或者是磨练的情况下,她有着一种质朴的脸庞,还能用演技,来诠释好我心中的静秋……不然我还是会按照我的选择来弄……我要找一个……我心中的‘三里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