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辛苦了,再见(第3/5页)

“都是一个人物。”

喝的同样红光满面的许鑫说完,于慊就点点头:

“对对对。”

说着,他开始扒拉手指头:

“装傻、充楞,你得先把自己演进去,观众才会信。并且不能咔……这不是我吹啊,有时候我们这个就跟话剧一样,演的活更精细。你懂吧?我们是通过嘴,把观众带入到我们这个演出里,绝对不允许NG,也不允许走神溜号发挥不好。一场下来,观众的精神头,都得在这里。”

他夹着烟的手指点了下自己攥着拳头的右手。

意思是把观众都掐到手心里。

“那谦儿哥您喜欢这种感觉么?”

“喜欢啊,谁不喜欢?”

于慊的眼睛亮晶晶的:

“在舞台上呼风唤雨!我让你笑,你就笑,我让你鼓掌,你就鼓掌。这不就是喜剧的魅力么?”

“唔……”

许鑫想了想,说道:

“但我觉着,就论表演形式而言,相声更像是表演的台词方面的展现……”

“对。”

于慊应了一声:

“我们靠的就是一张嘴嘛。你看,就最简单的“嗯啊这是”,这捧哏的活,得合辙口。儿砸,啊!儿贼,诶!一句一句的,你都得顺着这个辙口来。在这方面来讲,不是吹啊,我是觉着,我们特么比话剧演员都牛比,知道吧?

演员说台词的时候要可以有情绪,用表演去带动。但我们不行。我们是固定的几个表演反应,但中间得通过语言来调动观众情绪。说白了,你要说演个东西,我们不如人家。但你就……咱就比方说吧,读剧本,形容个东西,这活,我们能来的时候,别人真不见得应的住。”

听到这话,许鑫点点头:

“要么说,这也是门艺术呢……语言的艺术,还真一点都不为过。”

“是呗……就论通过语言来表述,我们不输任何行业。但一个人也就端一碗饭,一个大表演门类里,就语言这一块,其实万变不离其宗……”

“嗯嗯……”

俩人就这么聊。

守着茶杯,两包烟这么一聊,就聊到了十点钟,饭店都关门了这才出来。

中间包括相声的历史,表演的认知,杂七杂八,五花八门。

给烧饼聊的都直迷糊。

但俩人却都觉得挺痛快的。

最后约着下次喝酒喊着一起,因为于慊这边演艺圈的朋友也有不少,什么拍《杀破狼》的吴惊之类的,下次大家凑一起好好喝一顿……

最后互相留了电话号,这顿饭才算完美收官。

至于烧饼……

唉……

……

9月12号。

西影厂要启动一部明年的献礼片的消息,在圈子里传了出来。

但外界没什么反应。

西影厂又没什么一线的明星艺人,粉丝们也不追捧。

所以这消息只是小范围的传了出来。

只知道是献礼片,但具体什么类型暂时还不知道。

但……实话实说,圈子内也没什么太大的反应。

西影厂早就不是当初那个西影厂了,而大家伙也都知道明年是个大年,都知道明年是献礼片的天下,身为老牌电影厂,在怎么落魄,这种时候肯定也不会错过的。

但也就仅此而已。

虽然听说这次西影厂组建的都是拿过奖的“一线”团队。

但问题是这些“一线”都是猴年马月的一线?

一群老家伙了。

所以,没起什么风浪。

除了一些想熬出头的演员奔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表明了接触意向外,其他的人真没什么动静。

而西影厂看样子也不急。

一些对于宣传比较敏感的推手公司也看穿了西影厂的套路。

估计具体的消息等十月初才会公布的吧?

看看到底是什么制作,什么类型的片子。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内部的绝密会议上,《风声》的投资预算已经出来了。

刨开宣传。

就拍摄+制作成本,初步预算在三千到五千万之间。

而之所以跨度会这么大的原因只有一点,就是刨开梁冰凝和杨蜜俩人的片酬外的其他演员片酬预估。

杨蜜和梁冰凝这次属于白打工是肯定的了。

这里的关系无需多说。

剩下的演员,通过选角选谁,邀请谁,对方的片酬分别是多少……厂里给了一个总预算,如果按照三千万的投资,大概在一千到一千五百万之间。几乎可以说片酬就占到制作费用的百分之五十了。

这比例相当之高,几乎可以说是开了西影厂的资金分配先河。

不提民营企业的话……

而这电影的制作费用倒不算太高,毕竟场景简单,主要的故事发生地就在裘庄里面。

需要一个大的布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