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前面教拍戏,后面教做人(第4/5页)

外景的拍摄不仅要看气候条件,有时候在必要时,也要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拍出导演想要的效果。

许鑫的不足主要在这。

因为拍外景,怎么拍,用什么拍,都是需要经验的累积的。

哪怕天分再怎么高,也是一样的。

这是经验上的不足。

凭心而论,他说的这些问题,都是瑕不掩瑜的小瑕疵。

可既然……第一次拍电影,就已经教出了这么棒的答卷,那么为什么不能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

于是,他毫不吝啬,看着已经开始拿着本子纪录起来的年轻人,一点点的阐述着自己对于一些镜头的理解和看法。

而一切一切的修改、不足,其实都用张一谋最后总结时的话语,得到了体现:

“二十年前,我追求的是色彩的极致。之前和你说,你不是问过我为什么在《红高粱》里,那么肆无忌惮的用红色,甚至有两场戏干脆就用高红曝光来做视觉冲击么……其实当时我是想要通过红色来表达一种诉求。可现在想来……

你包括咱们这次的《黄金甲》。

为什么投资会这么大?

因为我动用了太多实景。实景的建筑、实景的菊花……你要说电脑特技能不能做到?完全可以。甚至还能省一大笔钱……可为什么一定要实拍?因为拍了这么多年电影,我发现一件事……自然的,才是最好的。

年轻的时候,喜欢用滤镜,表达影片各种主题,喜欢用对比颜色,表达各色人物的心情反差。但实际上……到我这个年纪,经过了一种沉淀、沉淀、再沉淀后……你就会发现,这世界上的任何一种美,都代替不了大自然本身为我们提供的一种视觉上的极致美感。

自然的花朵拍出来,就是比电脑特技合成出来的要美的多。也更真实的多。而你在这部戏里通过滤镜表达的一些东西,我可以理解为你个人的风格。但……我觉得你更应该去朝着如何用自然环境来表达镜头语言的方向走。

你去拍一下,对比一下,其实就明白了。自然里的美,肯能不会惊艳到你……就比如潮音海的那些风力发电,与风吹草浪。它不会给你什么特别极致的唯美感,但一定会让你觉得特别的舒服,和谐。而你舒服了,那么观众就一定会觉得很舒服,因为这是“自然”呈现给你的一种美。

而当一种大自然的景色震撼到你时,那么它也一定会震撼到观众。而在这种震撼与和谐里,你会发现……不管我们的摄影机也好,滤镜、拍摄技巧、角度……一切的一切,它都是虚的。你只需要最朴素的一个镜头,把它记录下来,就足够了。而前者叫什么?前者,我们叫它匠气。而后者,我们叫它返璞归真。”

安静的放映室里,中年人毫不吝啬的指导着眼前的年轻人自己作为一名艺术生涯已经奔着第三个十年而去的电影艺术从业者,那积攒了如此丰富的经验。

用最简单、朴实的语言,没有任何故弄玄虚,为他解惑,答疑。

让他不要走自己年轻时的弯路,直接找到最本质的东西。

同时,他也没有试图让眼前这个年轻人完全一比一的复刻自己的思路:

“当然了,每一部电影都是不同的。你也要根据主题来……美也是分很多种,对吧?但在我的理解之下,这种散发着一种……带着一点虚幻可更多是体现出来一种青年男女爱情的电影,你既然想拍的唯美一些,尽可能的还是少添加那么多人工的痕迹。

你看,你这部戏里用很多镜头语言去诠释两个人的内心活动,外景也很花心思的用自然景观……那些山、海、树木、落雨、枯叶荒凉来去营造角色的内心世界。

既然决定了表达这种美,那么就尽量做到极致。不是说你拍的镜头不好,而是你还有着一种进步的可能。而电影也好,这个世界也好……最终极的唯美与舒适是什么?”

看着眼前的许鑫,他语重心长:

“无非就是八个字: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只有清水才能出现天然去雕饰的芙蓉,你欣赏一种美,看待世界,甚至是对电影的喜欢,与对这个故事的诠释,应该更放在这些角度上面。而不是单纯的只去通过滤镜、自然环境、光线这些来表达主角的内心世界。明白了吧?当然了……我说的也不一定全适合你,你还是要寻找属于你自己的内心世界。”

“……”

许鑫没吭声。

而是反反复复的琢磨、品评着张导对自己说的每一句话。

其实他听明白了。

张导的前半段还在说《不能说的秘密》这部电影。

但后面的话,已经跟电影没什么关系了……

或者说“这部电影”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