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两个人、两盏灯、一天才(第4/5页)

潜台词就是“这是父亲教育儿子远离坏朋友”而并非“偏激”。

而叶湘伦问出的这句“不听音乐就是坏人”的反问,同时后面的灯光暴露出来的原因也就在这。

父亲,是在教育儿子。

是属于父子俩的“小”谈话层面。

可叶湘伦问出的这句“不听音乐就是坏人”则是在表达自己心里的一种关于“大”的观点。

就是说这个世界上不是说好人就一定必须要听音乐。

这是他的观点,他的认知,而这种认知,是建立在世界观的基础上,而并非今天这一场在“小家”之中的谈话。

所以,灯光,就代表了叶湘伦那虽然温暖柔软,却依旧散发光亮的坚持。

而坚持之后,叶湘伦这才说道:

“诶,你这样子我很为难诶~”

说完呢,黄秋声所饰演的叶老师与开始从周杰仑那回转的镜头一起开口,语气里还有点莫名的“没好气”的味道:

“为难?你为什么难?”

一边说,他一边重新拿起了筷子。

也就是这一个节骨眼上,镜头恰到好处的转移到了黄秋声身上。

接着,俩人的对话出现了一段空白的断点后,黄秋声才语重心长的嘱托道:

“不要交这样的朋友,知道吗?……啊?”

“嗯,好。”

周杰仑敷衍的应了一声,放下了筷子。

左右看了看,来了句:

“吃饱了。”

说完,就离开了平移的摄影机镜头内。

而就在许鑫想喊停,然后开始拍特写镜头,打算一会儿换了空饭碗补拍这段离席镜头时,就见黄秋声做了一个探头的动作,嘟囔了一句:

“减肥啊你……啊?”

周杰仑有些愕然,没回应。

可黄秋声也不在继续说,而是微微摇头,似乎无可奈何的样子,继续叨菜,吃饭,直到许鑫喊道:

“好,可以。杰仑回到位置,准备特写。”

之所以中间出现了那个断层,就是为了特写这段而准备。

于是,俩人不动,摄制组开始假设对准俩人的固定机位。而许鑫则翻看了一下刚才的镜头后,叹息了一声。

多好的演员。

还知道自己找补镜头里面的不协调,省了一段胶片。

可为什么就喜欢不起来呢……

很快,特写镜头假设完毕。

而许鑫则亲自走到了对准黄秋声的镜头前看了看,确认完了位置后,手一指黄秋声:

“黄老师,一会儿你的说教时,要有一个微微偏头的动作,来,你试试。”

听到这话,黄秋声点点头,看着对面的周杰仑:

“我是关心你。”

他一偏头,刚到挡住了一盏蓝色的灯。

许鑫直接竖起了大拇指:

“OK,就是这种幅度。完美……准备开始吧。”

随着他的话语,黄秋声维持住了刚才放下筷子一手点桌子的动作。

“来,三,二,一,走。”

话音落,许鑫的画面镜头中立刻出现了黄秋声歪头,挡住了他背后那双头台灯之中蓝色那一边的光源。

而这个灯,就是许鑫那差点为难死灯光师的点了。

很多人或许难以理解,为什么只是一个简单的双头台灯就这么难弄。

其实答案也很简单。

蓝色的镜头语言,除了代表忧郁、永恒外,还有一层重要的象征意义,那就是理性。

而这两盏台灯,一盏,是和周杰仑背后的那盏灯一样的暖光色。

代表的是关怀,温暖。

而另一站,就是这盏蓝色灯光,表现了理性。

通常,蓝色灯光的灯泡是冷白。

但许鑫这次的要求,逼的灯光师把里面的灯泡同样换上了暖光色。

这双头灯的每一盏含义都是不同的。

首先就是黄秋声偏头说的台词:

“我只有你一个儿子。”

“我是担心你,你知道吗?”

就这么简单一句,他说这话时,微微偏头,遮挡住了那盏蓝罩暖光灯头。

只留下了那种昏黄的温暖灯色。

那代表着的是属于一名父亲、或者是具有家庭主导地位的领导者对于家庭成员的关怀温暖与命令。

它一直亮着,就像是周杰仑问出那句“不听音乐就是坏人”时,出现在镜头里的那盏一直亮着的灯光一样。

是世界观的展现。

也是身为父亲的坚持。

对孩子的关心,是贯穿始终的信念。

而微微偏头遮盖的那盏蓝色灯,才是属于父亲的“小爱”。

为什么用蓝色?因为父亲此时此刻的心情是冷静、理性的。

但就如同这盏灯一样。

冷静理性,只是表层。

是灯的灯罩。

而为什么要在蓝色灯罩下面不用冷白光,而用暖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