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两个人、两盏灯、一天才(第3/5页)

但却好悬让灯光师挠破了头。

因为……

导演要求的实在太奇怪了。

首先,许鑫要求二人的背后都要有灯。

OK,这点很容易。

用灯光来烘托背景,这是灯光摄影的最基础操作。

没问题啦。

可是……

拜托你,后面的要求能不能不要这么过分?

能不能当个人?

什么叫“父子俩的表面灯光是一致的颜色,但身为父亲的灯光要有两种”?

你给我解释解释。

再是什么叫“另外一种颜色,表面要代表身为父亲的冷静与客观,但内核是温暖的关怀”?

还有,什么叫“冷静的不能太冷静,关怀一定不能盖过冷静,但也不能示弱”?

大哥。

拜托你,说人话不行吗?

就冲这一个要求,前几天的灯光师好悬得了失眠症。

最后反反复复的论证,拿做出来的东西给许鑫看,才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答复。作为今天这场戏一个高度展露人物内心世界的表露特征,很不起眼的掺和到了镜头下。

四盘菜,两碗饭,一砂锅的汤。

一张餐桌,以及对坐的父子俩。

全场静默。

伴随着场记的打扮,拍摄开始。

黄秋声的戏确实没说的,并且,因为之前已经合作过一部电影,周杰仑与他的搭戏也看不见半点生疏。

画面中,李平东的镜头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匀速,在缓缓移动着。

许鑫带着耳机,坐在监视器前,看着父子俩那看起来很平常的吃饭动作点点头。

“为什么每一天都是我回来,你才做好菜?”

一边吃,一边问。

问话的时候,菜就在嘴边,问完,送进嘴巴里。

节奏很自然。

不过有个问题……

许鑫敏锐的注意到道具给盛的饭有点多……

但他没喊停,而是打算先拍一条看看,找找感觉。

接着就听到周杰仑的话。

他先是轻咳,似乎在找借口,环视自己做的四盘菜,问道:

“你不觉得的这样很好吃吗?”

“少来,交女朋友了,对不对?”

得承认,黄秋声的演技确实没毛病,一开始,他在镜头内的侧脸是显得很刻板的。就像是一个不支持儿子早恋的父母。

让人觉得很正常。

但在问完这句话后,他的面部表情就有了一种在不觉的笑容蔓延。

有些八卦~

但恰到好处。

许鑫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

不是说他演的有问题……而是他这会儿脑子里在思考一件事。

为什么这么一位演技精湛的演员,自己会有一种天然的不喜欢呢?

还是那个理由。

说不上来为什么,但就是不喜欢。

很奇怪。

不过“父子俩”的戏还在继续。

“没有啊……”

端着饭碗的周杰仑摇摇头:

“我是跟阿郎阿宝他们一起出去了啊~”

“阿郎阿宝……我就知道是阿郎阿宝!”

黄秋声所饰演的叶老师直接放下了筷子,而放下了筷子的手也没抬起来,而是换成了一种无声无息敲击桌子强调自己说话重要性的动作:

“你不要交这样的朋友!他们抽烟!不听音乐!是坏人!”

在说话时,李平东凝固了镜头。

似乎代表着这种父子谈话氛围的凝重,而这时,许鑫对旁边的张迅玮来了一句:

“阿玮,纪录一下,这段镜头要有背景音乐,要古典一些,轻松明快一些。”

“好的导演。”

张迅玮迅速点头。

而等叶老师的话说完,在凝固的镜头中,周杰仑抬起了头。

他抬头,镜头便开始重新以一种小幅度的摆动,开始朝着右边周杰仑的方向缓缓移动。

“不听音乐,就是坏人喔?”

这句话说完,镜头并没有停止移动,而是缓缓展露出来了周杰仑身后一盏散发着柔和光线的暖光装饰灯。

许鑫颇有些感慨的摇了摇头。

大神就是大神啊……这种镜头细节的把控能力。

因为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周杰仑后面的台灯不是随便添加的,而是代表着一种坚持。

他刚才之所以说这里要用明快轻松的音乐,其实就是要营造出来哪怕父子俩的对话看起来有些冲突,但实际上都只是局限于饭桌闲谈,或者是……这个小家庭之中。

家的感觉不应该是沉重而压抑的,而父子俩的谈话命题也太大了。

尤其是这句“他们不听音乐,是坏人”。

这句话太偏激了。

往大了说,肯定不合适。但如果是父亲来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远离这些“坏人”,尺度就得到了缓解。

而明快的音乐,以及镜头始终局限于饭桌上,也都是为了给这一句话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