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端起这碗饭(第3/5页)

行话叫压轴。

相声叫攒底。

倒不是说她最重量级,而是因为宣传计划的原因,她之前一直都被压着、藏着。就等着今天一朝见面,爆个热度出来。

所以这一场戏,包括张一谋和张维平都可以说是来给她做嫁衣的。

只是可惜……

这场记者会没有台本,不清楚记者问什么问题。

接着,随着时间到来,六个人抵达了后场。

整个记者会的布景,是和戏里面的药方差不多的布局。

一张长桌,六把椅子。

从左往右分别是秦军杰、陈锦、张一谋、张维平、以及杨蜜。

郭德刚插科打诨的抖了几个段子,把现场热络起来后,开始说道:

“那来吧,咱们闲话少说,先请出今天的第一位重量级嘉宾。著名演员陈锦老师~”

“哗啦啦啦”的掌声响起。

陈锦第一个走上台来。

接着是第二个,张维平。

第三个张一谋,第四个秦军杰,直到第五个刘叶的时候,现场响起了一阵阵女孩的尖叫声。

显然,今天也有影迷到场。

最后,是杨蜜。

今天女孩没有凹什么造型。

甚至在曾佳带着她去美容院化妆时,还推翻了曾姐要把她画的漂亮一些的要求。

就简简单单扎了个丸子头,脸上也只是淡妆。

露出了那张很能打的素颜。

也把二十出头的女孩那青春靓丽的模样展露的淋漓尽致。

而从她在后台出现开始,“咔嚓咔嚓”的摄影机就没停过。

全部都集中在了她身上。

没办法……谁让记者抓不着她呢。

除了在武隆的照片外,其他的照片都是艺术照或者是以前参演的电影截图。

而这些记者看到她用这种穿着简单随意却尽显青春与清纯的造型后,也颇有些惊讶。

这姑娘……

长开了啊。

比艺术照还有影视剧截图里的照片好看的多了。

于是,快门声响的更勤快了。

一直到女孩来到了张维平身边的座位,冲着记者们鞠了一躬落座都没停下。

见状,郭德刚也来了一句:

“列位,咱们矜持点啊,一会交卷用完了,走出这个屋在进来还得买票!”

“哈哈哈~”

记者群里发出了一阵阵哄笑声。

显然大家很喜欢他这种聊天方式。

“好,那就让我们掌声欢迎,12月14号全国上映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剧组的到来~掌声~”

“哗啦啦啦啦……”

大家也给面子,贡献出了一阵热情的掌声之后,站在一旁的郭德刚手拿着话筒: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独有的念白声响起。

郭德刚拿着话筒不紧不慢的说道:

“这是唐末的起义军领袖黄巢所作的诗,名为《不第后赋菊》。列位,什么叫不第?不第就是科举考试落榜之意。这首诗呢,就是黄巢在几次应试不第后,满含愤恨写下来的,名为《不第后赋菊》。而写完这首诗呢,他就一路出了长安,回家继承家产去了……张导,这里我有个疑问。”

看着张一谋,郭德刚有些好奇的问道:

“咱们《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电影名,就是取自此处,对吧?”

“是。”

“但据我所知,这个剧本的原型,是咱们的文坛巨匠曹禺所著的著名剧作《雷雨》,为什么《雷雨》这种带着浓厚封建色彩的家庭悲剧,会被改编成这样一种……嗯,光听名字就杀气腾腾的电影呢?”

“唔……”

张一谋想了想,开口说道:

“其实这件事要真聊出来,能聊的东西很多。比如说我拿一个最简单的对比来看,《英雄》这部戏里,我们肯定了王权的正面意义,但在这部戏里,我们又把它完全解构。通过这个故事,呈现出了王权之下的腐朽与衰败。《雷雨》他不单单是一个带着浓厚封建色彩的家庭悲剧,我们认为它更深层次的内核,其实还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所产生的腐朽。所以,我觉得黄巢的这句诗特别恰当,来形容这个故事里所表现的抗争精神……”

他阐述完了名字的由来与理念,郭德刚又连续问了几个带有电影宣传意义的问题。

诸如制作场面多么弘大,实景拍摄到底动用了多少盆菊花之类的。

这些都可以作为噱头,是吸引影迷前来观影的必备手段。

接着开始进入到了记者提问环节。

而在进行到这里时,其实所有人都意识到了,大家的关注度很多都在旁边浅笑默不吭声的杨蜜这。

只是谁也没想到,上来的第一炮,就轰的如此猛烈。

“您好,我是新京日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下杨蜜小姐,就蒋婵这个角色,你有什么对李漫说的吗?对她是否抱有歉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