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去黄杨县是一路北上, 使团人多繁冗,行进得慢,少说也要走上个月余, 尤其如今还是在冬日, 雪一层一层地漫天盖下来, 满地银霜。

谢见君同宋沅礼二人坐在马车里, 守着暖炉烤火。

火舌舔舐木柴的声音劈啪作响, 宋沅礼从兜里摸出两个毛栗子, 随手丢在炉板上,“昨个儿我爹来信,说我们老宋家祖坟上冒青烟了,我这名不见经传的小主事儿,居然能去边境见见世面。”

谢见君捧着手炉倚在窗牖上, 闻声笑了笑,“你是户部的人, 此番前去与西戎合谈互市事宜, 少不得你...”

“才不是哩。”宋沅礼撇撇嘴反驳道:“这尚书大人告假那么久都没回来, 如今你又被派去黄杨县出使, 户部可谓是右丞一人说了算,他是三皇子的人,自然会觉得我在跟前碍事,巴不得把我支走呢。”

他自顾自地嘲弄着, 话锋一转又说出来也好,省的窝在那乌烟瘴气的地方,整日里勾心斗角, 虚与委蛇,“这人人都说京官多么多么风光无限, 偏我觉得,在常德县做个芝麻官县令才舒坦呢...”

谢见君又何尝不是这个心思?回了上京便念起甘州的好处来,那地方虽穷困,日子过得也苦了些,但好在随心自在,从去年九月初到现在,不过小半年光景,他操心操得眼底都有细纹了。

俩人齐齐吐出一声叹息,半晌都没心情再闲聊。

一声嘶鸣,车夫骤然扯紧缰绳,勒令行进中的马缓缓停驻。

“左丞大人...”门外传来内侍尖细阴柔的声音。

谢见君轻挑起厚重的帷帐,寒风卷着碎雪呼啸而过,前来递话的内侍紧了紧身上的棉衣,躬身冲他行了个礼,“大人,睿王殿下请您过去一趟,说有要紧事要同您相商。”

他说的睿王殿下,指的是七皇子,如今因出使才得以册封亲王,比三皇子晚了好些年。

“劳您给殿下通传一声,本官这就过去。”谢见君应着内侍的话,回身接过宋沅礼递来的灰毛披风,系在颈间。

车夫已经将车凳搬下来,见他露面,忙搭手上前扶他,“大人,雪地湿滑,您且得小心着呢。”

谢见君笑眯眯地道了声谢,而后随一旁撑伞的内侍,往睿王的座驾方向走。

雪粒子还在簌簌地落,刚走出几步,他肩上便掩了白蒙蒙的一片,脚下的雪泥更是没过了半个鞋面,凉意从脚底窜上来,他禁不住打了个寒噤。

睿王似是已经等他许久,听着踩雪的咯吱声就已经掀开门帘,“谢卿,外面冷,你大病初愈,快些上来暖暖身子。”

“谢殿下抬爱。”谢见君拍净了肩头沾染的飞雪,才撩起衣摆,恭恭敬敬地坐进马车里。

凛冽凄凄的风雪并未侵蚀这辆马车,他被扑面而来的暖意,熏蒸得有一瞬间的恍惚。

这是自那年秋狝之后,他同这位睿王殿下,也就是七皇子头一回单独相处。当年在三皇子的箭下救了这不受宠的小皇子,又冒着大不敬的风险,提点了两句箭术,教其若想要自保,得为自己寻求庇护。

本是一时恻隐之心作祟,不成想这些年,听话的小皇子在太子的荫庇下,平平安安地长大了,还长成了如今英英玉立,可独当一面的稳重模样,谢见君心头有股子奇异的欣慰。

若当年之事放在今日,未必...他想了想,未必自己会是独善其身的那一位,兴许还得搭把手,师文宣到现在都时常调侃他爱管闲事。

“谢卿,孤有些害怕。”刚行过冠礼的睿王殿下今年也不过舞象之年,便被委以重任,难免心有惴惴。临行前太子曾托人给他带话,若是有拿不定的主意就寻谢见君来跟前,于公于私,这人都会帮他。

谢见君望着眼前这个同满崽一般,稚气未褪的少年,心中百感交集,他沉吟片刻,“殿下莫要担心,您已授封亲王,又曾多次得陛下之令,在地方上行赈灾事宜,其材优干济,当行出色,非凡夫俗子可敌,而当今只是同西戎会晤,商谈互市之事,想必对您来说,不过轻而易举....”

“不是的...”睿王急急忙忙地打断他,神色瞧上去有些难堪,“寻常在外赈灾,都是太子哥哥和师大人的部下提点孤如何去做,这回...这回太子哥哥被禁闭在东宫,鞭长莫及,遂告诉孤,可以寻你...”他支支吾吾,像小猫儿似的小心翼翼地去偷瞄谢见君。

谢见君难得沉默,常年混迹官场的警觉性让他没法轻易去相信一个人,哪怕对方是个十七八岁,看起来纯粹无害的少年,但理性上,他又觉得,太子虽为兄长,但生在皇家,护佑同父异母的弟弟平安长到这般年纪,已是仁至义尽,没必要事无巨细地给自己培养一个对手,同为皇子,大家都有竞争皇位的机会,他需要的是个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