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第2/3页)

他赶忙垂下眼眸,身子朝旁边一侧。

“谢大人,陛下已等候多时,还请您随老奴来...”李公公将人送至门口,回身朝他做了个“请”的手势。

“有劳李公公前面带路....”谢见君微微躬身,跟着进了尚书房。

崇文帝靠在椅背上,闭目假寐,整个人瞧着甚为疲惫,听见开门的动静,他微抬了下眼皮,“谢卿来了。”

谢见君屈膝行礼,而后将手中的名录交由李公公,双手呈到他面前。

他草草地翻看了几张,便将其阖上,随手搁放在龙案上,“这赈灾不是头一回,各部也知道该如何运作现今方旬告假,户部的事儿便由你多盯着点...”

谢见君眉心动了动,正打算领旨,崇文帝轻咳了两声,继续道:“年前,朕看了你呈上来的奏报,自打推行了‘入粟拜爵’,可帮朕解决了这边境粮草短缺的问题....谢卿,朕念你有功,特赐黄金百两,珍珠一颗,以示褒奖。”

“陛下恩赐,微臣不敢辜负,为臣者当为陛下分忧,微臣愿效犬马之劳,以报深恩..”谢见君自觉时机已到,既然崇文帝主动提起了入粟拜爵一事儿,那他就可以顺水推舟,提出让商户们将粮草送往五州救灾的举措,“陛下,臣以为...”

然他刚起了个头,崇文帝便截断了他的话,“谢卿,既是边境积粟可抵三年之久,不妨让商户们将粮草送往京中。”

谢见君闻之一怔,只觉得迎头泼过来一盆冷水,连心都一并坠入了冰窖。“送往京中”就意味着崇文帝决定要将此法子长期实施下去,但他原本的初衷,仅仅是为了让边境将士,无后顾之忧地对战西戎。

“朕打算传令下去,从即日起,商户们需按照当市的粮价,将粮草折成饷银送往京中....”崇文帝还在自顾自地说着。

这回轮到谢见君忍不住了,他上前一步,出声劝阻道:“陛下,‘入粟拜爵’不宜长久,商户趋利附势,必然会大肆搜刮粮食,囤积居奇,侵蚀农户,到时苦的照样还是黎民百姓!”

崇文帝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有吏部监察,朝中地方百官监督,断不会出现如谢卿所言的恶行,谢卿怕是多虑了...”

难怪沉稳内敛如太子,都能跟他们这位圣上不分场合地大吵起来,谢见君此刻简直想要骂娘了,他甚至责怪自己当初就不该多言,打着重农贵粟,各得其所的主意,没想到到头来却成了助纣为虐的刽子手。

须臾,崇文帝见着他脸色不佳,“谢卿,你为何不说话了?”

谢见君抿了抿嘴,“微臣所言,必是陛下不爱听的,既是您不爱听,微臣又何必给您平添忧虑,陛下当以龙体为重,切莫动气。”

崇文帝摆弄着手中的赈灾名录,微眯着眼瞧他,“知道朕不爱听,那你就说些朕爱听的话来。”

“请恕微臣愚钝,不敢妄言。”谢见君拱手致歉。

他话说得规规矩矩,让崇文帝有气也发作不了。

“朕心意已决,‘入粟拜爵’就按照朕的说来,这法子是你举荐给朕的,这事儿便交由你去办...”崇文帝骤然咳嗽了两声,身边李公公立时将丹药递了上去,“陛下,您该吃药了。”

谢见君扫了一眼木托盘上放置的两粒褐色丹药,像极了小时候吃过的麦丽素,他迅速敛回眸光,咬着牙将差事儿应了下来。

走时,照理是李公公送他出门,他便借机打听起崇文帝的病情来。

“哎呦,圣上这病,可有段日子了。”李公公掐着尖细的嗓音回话道,“初时,只是感觉燥热无力,后心悸晕眩,夜里气喘难眠,偶时还会惊厥...”

“太医怎么说?”谢见君问。

李公公摇了摇头,“太医一波接一波地过来请脉,又是开方子,又是针灸,但都收效甚微...不过有了国师调制的丹药,陛下已经好多了,只是近日来药效减弱,陛下便由每三日一服,改为了每日一服,听国师说,他正在研制新的丹药呢,想必陛下的病,不日就能好起来了。”

谢见君颔首。

他问起这个,权当是见崇文帝一脸病相,气色实在不算好,如今听了李公公的话,才知陛下身体抱恙,全然仰仗国师,太医院已形同虚设。

那是否意味着,即便是所食用的丹药有问题,也没有懂药理的人知晓呢?

他被自己这个想法吓得一惊,回过神来,赶忙谢绝了李公公,只身往宫外去。

————

“老大,咱们还要再转一圈吗?”乔嘉年纵马停在离谢府门前不远的地方,苦着脸往马车车厢里探问道。半个时辰前,他们就回来了,但是他家老大不知为何,窝在马车里三过家门而不入,还让他赶着车不停地在城中绕来绕去。

谢见君闻声,掐了掐眉心,他被崇文帝交代下来的新差事儿烦闷得厉害,又不想将情绪带回到家里,让云胡瞧出端倪,还得替自己担心,“嘉年,咱们去荟萃楼,买一记傍林鲜,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