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第2/3页)

“本官听闻尔等都识字,是先前在私塾里念过书?”

孩子们一时没应话,齐齐看向曹靖舟。

“大人问你们话呢,如实回答即可,不须得拘谨。”曹靖舟在一旁鼓励道。

“念过...”继而连三地回复声响起,谢见君揉了揉他们的脑袋,继续道,“有没有愿意行医的?”

此话一出,别说是孩子们了,连曹靖舟都惊诧地瞪大眼眸,“大、大人?”

“我打算在城中开设一间医塾,用以培养学生行医,但前提是得识字,不知道你们几位可有兴致?”

众人一下子沉默了下来,谢见君也不着急,说明来意后,便安安静静地等着。

须臾,一只小手颤颤巍巍地举了起来,“我、我愿意。”

他打眼望去,是个瘦瘦弱弱的小子,“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付文璋,我爹是大夫,为了救邻居的爷爷,被压死在了瓦砾下,我想、我想继承我爹的衣钵!”付文璋壮着胆子道。

“我、我也想,我爹娘就是因为没有得到大夫及时的救治才死的,我想做个大夫,以后救很多很多的人!”另两个孩子也跟着附和。

“行。”谢见君满意地颔首,“既然如此,今日就随本官回府城,本官寻先生来教授你们医术。”,说着,他回眸看了一眼曹靖舟,“曹知县舍得割爱?”

“当当当、当然舍得!”曹靖舟点头如捣蒜,他是没想到自己不过随口一提,谢见君居然要在城中建医塾,这若是有个正经能习医的书院,还愁没有大夫!

两头都应许了之后,谢见君将这三个孩子带走,暂且安置在安济院中,半月后,他便令府役在府衙门口的告示栏上,张贴了要成立医塾的通知。

新告示一贴,立时就引来了不少百姓的关注。

“大老爷,您给念念这告示上写的啥哩?”大伙儿好声好气地恳求道。

府役清了清嗓子,

“这知府大人要招收识字的孩子,送去医塾里面习医...“

“拢共学习五年时间,这五年中所有的束脩和食宿费皆由官府承担,但五年学成后要在惠民医所任职六年,若不任职,另谋生路,则需要还清这笔钱。”

“这教书的先生,都是由惠民医所的大夫轮流担任,通过入学考试后,方能入学,且一月一次小考,半年一次大考,凡小考五次,大考两次未能通过者,则被勒令退学。”

“什么?要识字的娃娃?”刚听完告示,有人立马就不乐意了,“咋地,不识字还不许上学了?”

“还得入学考试,考不过就不要?”

“考不好要退学,这未免也太严格了!”

.....

告示栏前吵吵闹闹,谢见君早料到此告示一贴,定然会起风波,故而听着动静,便从府衙内踱步出来。

“人命关天的大事儿,岂能儿戏?”

众人被噎了一嘴,三三两两地不吭声了。

好半天,

“知府大人,那文诚书院都能收女子和哥儿,医塾收不收?若您肯要,我明日就送我闺女过来,她跟着我老丈人念过些书,是识字的!”一汉子倏地出声,打破了此时的安静。

谢见君颔首,“不论身份年龄,只要识字,并且能通过考试,皆可以入学。”

那汉子宽了心,当即便推开人群,急急慌慌地往家里赶,瞧那着急模样,是生怕知府大人出尔反尔呢。

余下的诸人反倒是面面相觑,踌躇不定。

“大伙儿不用急着做决定,本官还有一事儿要说。”谢见君顿了顿,“医塾成立后,原本文诚书院的两个医科班会跟随医塾搬到甘州学府,另还有几个学生考中了秀才,并入了学府读书,遂空出来数十人名额,可以安排更多的学生入义学。”

“可算是等着了!我儿的年龄马上就要超了!”

“太好了,我们家孩子有不花钱的书念了!”

文诚书院招生的消息一放出来,人群中可比医塾热闹多了。

“别高兴得太早....”谢见君摆了摆手,示意大伙儿先行安静下来,“不是想念书就能念书,义学的学规一样严格,考试不过,亦或是讲堂上表现欠佳,一样会被勒令退学,今年文诚书院便退了五名滥竽充数的学生。”

话虽如此,但自家孩子能免费读书的喜悦,显然已经盖过了被退学的恐惧,众人一扫方才的阴霾,一个个喜着脸散去,就等着三日后带着孩子过来报名。

————

凑热闹的人群一散,宋沅礼冷不丁出现在府衙门前,“知府大人,您今日唤下官前来,所为何事呐?”

谢见君闻声,眸光一沉,“人多眼杂,回府衙说吧。”

“得得得,数日不见,知府大人还跟本官卖起关子来了..”宋沅礼不明所以,跟在身后叽叽咕咕地念叨些有的没的,

两人前后脚进了府衙大堂,谢见君从公案右侧的一打文书中,抽出一封明显同其他有异的书信,迎面丢进了宋沅礼的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