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任大人, 有何不可?”谢见君眉梢微挑,眸中写满了不悦。

任肃拢了拢袖,恭敬回道:“师大人晓得您性子秉公任直, 不畏强御, 遇着不平之事难免按讷不住, 但此番随行的官员, 多数为三皇子的人, 那左大人更是三皇子麾下的得力干将, 此番来甘州,所行之事皆是得三皇子授意,还请您务必要三思呐。”

昨日被不动声色地提醒之时,谢见君便猜到这任肃是师文宣塞进赈灾队伍的人,今个儿一听果真如此, 他下意识地叹了口气,一股难以言喻的无力渐渐涌上心头, “任大人, 本官既已经知情, 难不成要坐视不管?”

“今日之事, 已成定局,即便您上书弹劾,那奏折也递不到圣上面前。”任肃摊手,“您远在甘州, 尚不知晓京中局势,如今太子因着讨伐国师一事儿,本就失信于殿前, 您若是赶在这个时候,贸贸然地得罪左廉, 等他回了上京参您一本,那可就有的受了....“

“下官所愿,不妨请您暂且忍耐些,以免祸水东引,殃及池鱼....您内子前些日子不是刚得了幼子吗?听说还是八月早产,熬了一天一夜,可真是不容易....”

冷不丁提到云胡,谢见君眉峰蹙起,目露警惕地望了他一眼。

任肃神色坦然,迎上探究的眸光,他压了压声音,苦口婆心地相劝道:“下官此言,全然是为了谢大人,您现今并非孑然一身,凡事得多思量思量。”,说这话时,他搭上谢见君的肩膀,用力地捏了两下,“况且,您哪怕是去找左大人,也无济于事,国库空虚,今年各地又是旱灾,又是水灾的,哪里再凑得出赈灾银两,大人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吧。”

谢见君喉间一哽,任肃所言并无道理,他虽是不在乎太子处境艰难,但自己家里人还是顾忌的,一想到这儿,他轻吐出一口浊气,招来陆同知,让他带着户房的官员将所有的救济粮拆袋过筛,挑拣出稻草和砂砾后在重新打包装起来。

眨眼垛得起高的“小山”就削去了一半,大伙儿瞧着直心疼,说到底,这可是盼了许久的救命粮。

“这也太不是人了!”乔嘉年暗啐了一口。他顶替他老爹的班,进知府做府役的时间晚,自然不如其他老手对这事儿习以为常,加之谢见君自从上任以来,桩桩件件做的都是为民谋利的好事儿,他便觉得为官者理应如此,殊不知前头那位佟知府在时,连这些都得再抠出大半吞进私库,只余下指缝间漏出来的那点,才会想着分给灾民,有时还要加征税收,以至于灾民拿不着赈灾粮食不说,还得被迫自掏腰包往知府贴钱。

“这些粮食,尔等挪出几份来,今日便押送去四县。”谢见君清点过数量后,说道:“一会儿去府衙门前贴张告示,就说从即日起,一直到十月底,每日在城门口,钟楼等五处地方分别发放赈灾粮,每人限领一升。”

“大人,律法有令,官府发放赈灾粮的时间不得超过三月。”陆同知在一旁小心提醒着,“这些粮食实在是杯水车薪,根本支撑不到十月末。”

“粮食的事情,我来想办法,你们只管听命行事。”谢见君吩咐道,见众人领了命令仍是伫立在原地不动,便又紧跟着接了一句,“若一朝圣上问责,所有惩处,皆由我一人承担。”他只身立在檐下,脊背绷得挺拔端方,一身绯色官袍衬得人清正凛然,犹如扎根在破岩之间恣意生长的青松,任凭风吹雨打,坚韧傲然。

众人不免动容,齐齐拱手,“大人放心,我等一定将事情办妥当。”

说着,便四散而去。

等院中重新归于平静,谢见君收紧的手缓缓松开。

任肃从斑驳树影下走出来,掸了掸衣袖上的碎叶,“大人方才所言,可是心里有了法子?”

谢见君避而不答,反倒是问起他有何高见,不妨给指点迷津。

任肃虽官阶不及谢见君,但好歹混迹官场多年,见多识广,当即就说可以从城中富裕的商户身上下手,毕竟此番地震,圣上下旨免甘州一半赋税的事儿还没有公之于众,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加征商税,以此得来的银钱便能用作赈灾,还能给自己博一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好好好..”谢见君闻之,连说了三个好字,回身拂袖而去。

———

赈灾粮的告示起早便贴了出去,尚不及晌午,几处发放地儿排得人满为患,为避免鱼龙混杂,再生暴动,府役们吸取教训,拉起了长线,以十人为限,领完粮食后再放十人过去,如此,勉勉强强地压制住了心急如焚的灾民。

“你说,咱们老大能搞到粮食吗?”乔嘉年一面维持着排队的秩序,一面苦着脸同身边的府役抱怨。

“大人有高世之智,区区小事儿,定然难不倒他,想来咱们着急也白搭,索性安心地等消息吧。”那府役安抚他道。“你别多想了,又帮不上忙,只能把大人吩咐下来的差事儿办好,以接他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