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希望苍天眷顾。(第3/5页)

武达同愣了一下,宿大和宿二也思索起来。

崔云昭慢慢道:“疫病传播很快,一般不过两三日,整个府城就能被传染,可如今博陵城中,得病者不过一成左右,有些人发病早,过了吐血的阶段,现在已经有康复迹象。”

此番种种,确实不像是疫病。

但朝廷不会给博陵任何机会,在城中彻底没有病情之前,是绝对不会开城门的。

以裴翊询的脾性,大抵也不会给博陵赈灾物资,最后很可能会采用极端手段。

崔云昭微微蹙起眉头,心中却已经有了主意。

“我们去一趟青浦路药局。”

如今之际,怕是要请老神医出山了。

霍檀征战在外,鞭长莫及,等待救援才是等死。

他们要做的就是积极自救。

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的命。

如今整个博陵形势十分紧绷,百姓们都怕感染疫病,都不敢出门,街面上只有戴着面罩的士兵巡逻。

崔云昭也戴好面纱,为防万一又换了低调的常服褙子,头上只盘了简单的发髻,浑身上下都很简朴。

士兵们也都穿着统一的长工常服,没有穿军服。

崔云昭只带了三十人出门,直接骑马来到青浦路药局。

今日的药局意外冷清。

没有那么多病患,也没有几名坐堂大夫,只有几个年纪小的药童在前堂收拾药柜,脸上也都戴着面罩。

崔云昭的到来,让要药童们都很惊讶。

程三姑娘这几年一直在伏鹿,此时也不在博陵,崔云昭直接开门见山,说要见老神医。

药童们做不得主,请了程家大郎出来,见是崔云昭,便有些惊喜地请她去了药亭。

“城中病患暴增时,祖父已经命我们调集过一批草药,只是今日一早封了城,有些草药还在路上,运不过来,我一早都在忙这事。”

崔云昭点点头:“我知道了,我会想办法。”

程家大郎脸上越发喜悦。

“还是崔夫人厉害。”

原来他还不信祖父的话,现在眼看霍檀一飞冲天,他便信了八成。

眼下博陵遭难,恰好崔云昭就在博陵,真是让程家大郎喜出望外。

不知道为何,看到她,程家大郎居然觉得安心了。

似乎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崔云昭很快就见到了老神医。

两三年不见,老神医头发都已经全白了。

他精神矍铄,眉眼间都是慈祥,岁月没有在他身上留下更多的痕迹,他的时间似乎早就停驻。

见崔云昭到来,老神医一点都不惊讶。

他指了指茶桌:“坐吧。”

等崔云昭落座,老神医便直接开口:“今日敢出门,想必小友已经有所猜测。”

崔云昭知道老神医料事如神,便也不隐瞒,道:“我怀疑不是疫病,而是投毒。”

老神医捋了捋胡须,叹息着点了下头。

“你猜的没错。”

“如今已经到了深秋时节,天寒物燥,并非春夏潮热时节,一般是不会有瘟疫横行的,另外,瘟疫不会发病如此迅速,会慢慢传染,一个接一个倒下。”

“前些时候,我看过不少病人,一开始确实没有意识到会有这么多人患病,便以普通腹泻发热来治,后来病例越来越多,城中百姓开始恐慌,我才意识到事有不对。”

“当时岑将军和崔大人都问过我的意思,但我没有看到所有病患,不能肯定究竟是为何而患病。”

当时老神医也不能确定是投毒还是疫病。

因为疫病多变,什么病症都可能出现,若是老神医直接便判定不是疫病,放任百姓随意出城,到时候殃及其他州府,可就酿成大祸了。

“所以我当时说,需要再看几日。”

“只是朝廷等不了那么久,百姓们也等不起,在各方舆论之下,博陵还是封城了。”

说到这里,老神医也叹了口气。

“待到今日,我已经看到有病人有所转机,在用药之后有所好转,且统一安置的病患并未有加重病情,我才可以肯定这并非是疫病,而是投毒。”

博陵这么大,想要给大半个州府投毒,并非简单就能做到。

说到这里,老神医看向崔云昭:“倒是没想到,崔夫人此刻也在城中。”

崔云昭却一点都不慌乱。

老神医能肯定是投毒,那博陵百姓就有救。

崔云昭心里微微放松,然后才道:“若是投毒,最有可能就是下在食物和水中,之后我会上报岑将军,让病患密集地的百姓不要饮用井水,改用溪水,等水流被冲淡之后,再继续沿用。”

博陵等地的百姓吃水都是井水,在井水里投毒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甚至都不需要那么多人来行事,三五人就能把事情办妥。

思及此,崔云昭便道:“看来还得把守城中各处水井,不让生人靠近,继续投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