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3/5页)

这一刻,霍檀心里掀起巨大的波澜。

那波澜如同被飓风掀起的海浪,惊涛拍岸,巨浪滔天。

崔云昭的话,点亮了他内心深处一直微弱的那盏等。

这一刻,那盏灯几乎光芒万丈。

霍檀轻轻舒了口气,他看着崔云昭道:“好,我们一起攀登。”

夫妻两个说着这些惊世骇俗的话,心里却是无比安稳。

话题在这里停住,没有继续说下去,霍檀很果断换了话题,说起了军营里的其他事。

“郭节制身边除了吕继明,还有个英勇善战的关大仁,我并未同与关将军效力,不过也有过几面之缘。”

“岐阳下辖博陵和代郡,武平下辖榆江,都是中原等地富饶的要地。”

霍檀一边说,崔云昭就在心中勾勒地图。

霍檀的手在茶杯里沾了一下,然后就在桌上画了起来。

“原本郭节制的意思是,让冯朗防御博陵,让吕继明防御代郡,这样一来,两府就都有保障。而关大仁则留守岐阳,作为郭节制的左膀右臂,保护他的安全。”

崔云昭点点头,她道:“如此看来,郭节制更看重关大仁。”

霍檀笑了一下:“娘子聪慧。”

他继续道:“不过冯朗因为家里的灾祸,没能继续给郭节制效力,郭节制便只能把吕继明调来更重要的博陵,另外派了关大仁的副将去了代郡,这样一来,关大仁在郭节制那边就更重要了。”

也就是说,现在在郭子谦面前,关大仁及其副将都是要职,而吕继明就显得形单影只。

原本跟他关系不错的冯朗因为种种事端,同他也离了心。

崔云昭思索片刻,道:“所以吕继明才那么急着表现。”

霍檀又笑了一下。

“正是,尤其是伏鹿。”

“现在眼看夺取伏鹿有望,吕继明当然不肯善罢甘休,博陵距离伏鹿那么近,若是能以博陵望伏鹿,能替郭节制拿下伏鹿,那么伏鹿的观察使便手到擒来。”

崔云昭接过话头:“伏鹿的位置太重要了。”

伏鹿是距离汴京最近的重要州府,水路亨通,经济繁荣,往年战乱时,伏鹿多次作为陪都。

不过也因为伏鹿重要,所以前朝末年和如今北周初年,伏鹿都未设立节度使。

一直都是其他州府的节度使代辖。

因为隔了一层,也免除了坐伏鹿望汴京的隐患。

郭子谦这个人野心确实很大。

在命令吕继明攻下武平之后,他甚至没有派大将去防御武平,反而依旧让当时留守的岑指挥暂管武平军务,不做其他变动,只保百姓安危。

岑指挥就是岑长胜的父亲,他的官职只到步兵营指挥,麾下不过五百人,根本不足为惧。

但因为当时剿逆已经把城中的盗贼军匪都灭了个干净,只有岑指挥这样级别的武将辖制倒是不算冒险,毕竟城中还有文官和知府在主持政务。

郭子谦不要武平,对武平没有异心,一是对裴业表达忠心,二也要展露自己没有野心。

但正是因此,崔云昭才说他野心太大。

武平算什么?武平作为曾经李丰年的藩镇,麾下不过只有一府,还被李丰年这么多年弄得穷困潦倒,百姓都要过不下去了,宁愿当流民也不回去,要一个空城和荒地有什么意义?

郭子谦用一个没有任何用处的武平,表达了自己的忠心。

裴业可能不是看不出来,可是中原腹地战乱多年,皇帝同藩镇都是这样真真假假,拉拉扯扯,相互试探。

就连裴业也不能免俗,认为只要郭子谦不造反,那就是最忠心的良臣了。

夫妻两个都没说话,却不约而同想到了这里。

霍檀叹了口气:“君不君,臣不臣,长此以往,必将不国。”

说起来,霍檀其实没有读过多少书,可对于眼下世局的点评,却是针砭时弊,一语中的的。

他平日里也都很敬仰裴业,但对于裴业的有些想法,依旧不认同。

崔云昭忍不住问:“郎君以为如何?”

霍檀看了看她,片刻后才道:“我认为,应该削藩。”

崔云昭心中一震。

霍檀看了看外面的天色,见院中并无旁人,才压低声音开口:“藩镇一日不能免除,就会有权反在下的风险,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可想要解除藩镇,却不是那么简单的。”

崔云昭垂下眼眸,声音也很轻。

“郎君以为?”

霍檀深吸口气,片刻后才道:“王师振,则藩镇除。”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崔云昭喃喃自语:“普天之兵,莫非王师。”

只有手里的兵足够强大,一藩平一藩,让士兵听从朝廷诏令,藩帅退回成为王将,才是国祚永昌的良方。

当然这并非是霍檀独创。

除了乱事之下,往前看的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只可惜前朝忽然封赏藩地,以至于朝政崩乱,才造就了这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