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3/4页)

等着苏辙再往前走了几步,就见到苏家的马车。

来的可不止一辆马车,而是三辆。

最前头的那辆马车里坐的是苏老太爷。

中间那辆马车坐的是苏洵与程氏,苏八娘。

最后一辆马车坐的是王氏,苏五娘。

看到这阵仗,苏辙简直惊呆了。

这阵仗简直比当初他高考时还要吓人。

他不由道:"翁翁,你们怎么都来了”

苏老太爷笑着道:“今日你们兄弟两个考试完毕,我们一家人总要来给你们加加油助助威的。”

“童试已经结束,不管成绩如何,都不必再想这等事。”

苏辙与苏轼连连称是。

苏洵则问起两个孩子考的如何,苏轼好歹却是记得苏辙方才的话,并未过分张狂,却还是道:“这些考题先前张道长与我们讲过的,不说夺得案首,可前十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苏洵目露赞赏,微微点点头。

紧接着,他的目光又落在了苏辙面上:“八郎,你觉得如何?”

苏辙则是斟酌道:“考的还不错,应该能考中秀才。”

苏洵面上很是高兴。

他知道这两个孩子的性子,以苏辙的性子,既能说出这样的话,定是十拿九稳。

他更知道童试只是科举的开始,越往后的路才是越难。

苏家一行人刚上马车没走几步路,就有史家的小厮前来相请,说是史彦辅专程设了宴宴请两位小少爷,苏洵笑着道:“……不必了,回去谢谢你们家老爷,今日我们就不过去打扰了,来日我定带着六郎与八郎两个前去史家做客!”

马车又没走几步路,陆续有与苏家交好的各家前来相请。

这世道嘛,向来对神童很是推崇。

押宝得趁早,谁不知道苏家出了两位小神童,比他们的二伯苏涣还要聪明厉害!

苏洵与苏老太爷一一回绝。

一家人回到家里高高兴兴用饭。

气氛很是融洽。

也是因为童试,苏辙对北宋科举有了信心,万事开头难,区区童试对他来说根本不算难。

但他更知道即便他在前世取得了博士学位,但前世所学与北宋科举内容并不一样,所以他是一日都不可懈怠。

他肩上的担子可重得很!

所以苏辙也就歇息了一日而已,翌日一早他又开始早早起床看起书来,甚至比当初还要勤勉。

这事儿很快传到程氏耳朵里了。

程氏一听这话,连忙赶到苏辙房中,委婉道:“……八郎,你这次童试可是考的不太好?若是考的不好,也没关系的,你今年尚不到五岁,放眼整个青神县乃至于整个眉州,都没几个学子比你年纪小的。”

“就算真落榜,也无所谓的。”

“你好好努力一年,明年秋天再去参加考试,定能高中的。”

苏辙一听这话就知道程氏的意思,笑着道:“娘,我并非考的不好,考的虽不说太好,但考个秀才回来应该是没问题的。”

他看向手中的书本,正色道:“爹爹与道长都说,学问是一日不可懈怠,更何况如今我每日看书已成了习惯,一日不读书写字,就像是缺了什么似的。”

程氏悬着的一颗心这才微微放了下来:“喜欢读书写字是好事儿,但也得注意些,可别累着了。”

苏辙笑着道:“娘,您放心,我知道的。”

顿了顿,他有几分犹豫道:“娘,您觉不觉得爹爹这几日怪怪的?”

程氏微微一愣,迟疑着点点头:“自你爹爹从汴京回来之后,我就觉得他有些不对劲,虽说每天还是和从前一样笑眯眯的,可我总觉得他像是变了个人似的。”

“对。”苏辙跟着点点头,附和道:“从前爹爹闲暇时候总是笑眯眯的,可这次落榜之后,闲暇时爹爹不说愁眉苦脸,却是忧思忧虑,像是有心事似的。”

他这话说的程氏连连点头:“对,你说的极是。”

她没好说,有好几次夜里醒来,她看到苏洵一个人独坐于窗前吗,更是屡屡叹气。

她知道,就算苏洵嘴上说着不再在意会试落榜之事,但这道坎苏洵是如何都迈不过去的。

苏辙轻轻叹了口气,低声道:“娘,我去劝劝爹爹吧。”

他放下书本,起身就往苏洵书房走去。

苏洵原先的书房仍是书房,只是从前摆着书的书架已改成了放账本的地方,桌上也都散落了不少账本。

苏辙走进去时,正见着苏洵坐在太师椅上发呆。

他喊了一声:“爹爹!”

苏洵这才回过神来,挤出几分笑来:“八郎,你怎么来了?”

苏辙的目光落在桌上散落的账本上。

他听程氏说过,苏洵极聪明,不过几日的时间就将纱縠行的账目理的一清二楚,所有苏洵还是有很多空余时间的。

苏辙笑着道:“爹爹,我闲来无事,所以想来看看您,您这会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