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第4/6页)

“我们越是不高兴,越是难受,程之元就越是得意,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这个道理对尚不到七岁得苏轼来说太过于深奥了些,想要做到更是难得很,可他却不愿叫程之元得逞,故而每日装的像无事发生一样。

小孩子忘性大,一日两日下来,便将这件事抛之脑后。

程家虽富庶,却不会给程之元一个小孩子太多银钱,程之元都是使的自己压岁钱与那些学童。

他一个孩子的压岁钱又能有多少?

再加上他平日一贯喜欢装阔,没几日就捉襟见肘起来。

那些簇拥在他身边的人见他小气巴啦的,大多数也就没像从前那样捧着他。

到了八月底放假之前,程之元身边就只簇拥着三三两两个人,与苏辙刚到天庆观时那雄赳赳气昂昂的模样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苏辙与苏轼虽已习惯了书院的生活,但小孩子没谁不喜欢放假的。

当天放学时,风清子的话音还没落下,苏轼就与苏辙两人手牵手冲了出去。

苏辙足足比苏轼挨上一个头,腿与胳膊都与苏轼短上一截。

向来在意他感受的苏轼却是归心似箭,拽着他的短胳膊是跑的飞快,惹得他是连连在后头喊:“六哥,你慢点!”

“慢点!”

可苏轼会听他的吗?

苏轼的步子有那么片刻的放缓,继而拉着他跑的更快了些,更是扬声道:“八郎,你倒是快点!”

“娘这时候肯定在家做了好吃的等着咱们了!”

苏辙连叹气都来不及,只能快速迈着自己的小短腿。

两人刚行至门口,就见到了平安驾着车来接他们了。

苏辙与苏轼齐齐喊了声:“平安叔!”

俩小崽子声音中都带着雀跃。

随着他们的话音落下,马车帘子被撩开,苏洵探出头来:“六郎!”

“八郎!”

苏轼惊愕道:“爹爹,您怎么来了?”

苏洵含笑不语。

接着,程氏那张隐隐含笑的面庞也探了出来:“不光你们爹爹来了,我也来了!”

苏轼更是感动的说不出话来:“娘,您……您怎么来了……”

苏辙看他一副要哭出来的样子,比他老成许多,更觉得他大庭广众之下哭鼻子还是怪丢人的:“六哥,咱们还是先上车吧!”

说着,他更是压低声音道:“要不然等着程之元看到你这样子,肯定会笑话你的。”

苏轼一听这话,顿时也顾不上感动,甚至不要苏洵抱他,径直爬上了马车。

他甚至还拽了一把腿更短的苏辙,道:“八郎,快点!”

他已被程之元笑话习惯,觉得无所谓,只是想着若程氏与程之元碰面难免会有些尴尬。

可这世上之事,向来是怕什么来什么。

苏辙前脚刚被苏轼拽上马车,后脚他们就看到程之元牵着乳娘的手走了过去。

今日是苏洵来得早,所以苏家的马车占据了有利位置,但程家的马车刚来不久,自然只能停在远处些的位置。

坐在窗前的程氏一眼就看到了程之元。

从前程老太爷在世时,她很是喜欢这个侄儿。

在她看来,一码归一码,长辈的恩恩怨怨与小辈可没关系。

她如从前程老太爷在世时一样,亲昵道:“元哥儿……”

可惜她的话还没说完,程之元就转过头,牵着乳娘的手走了,别说接话,连个多余的眼神都没有。

苏洵瞧见这一幕,心中很是不悦,“我记得这孩子小时候很是听话懂事的,如今,如今怎么成了这样子?”

苏轼忙着高兴,倒是苏辙看到程氏面色一黯,忙道:“娘,您别不高兴……”

程氏阔别一个月看到两个儿子,心里只有高兴,含笑道:“咱们八郎真乖。”

“我没有不高兴。”

“这些日子我已经想明白了,有些事情是勉强不来的,自你们外祖去世后,怕是我和程家的缘分就已经尽了。”

“不过不要紧,我还有你们了!”

苏洵点头道:“说的极是。”

说着,他更是对着两个孩子道:“今日你们八姐姐听说要来接你,向来不爱出门的她也闹着要一块过来,可惜马车太小,根本坐不下这么多人。”

“我与她说了,这次我与你们娘来,到了下月就是她与你们翁翁过来。”

“别看当日你们来书院时,你们翁翁没出来送你们,却实在惦记着你,这次还曾想着再租一辆马车,他与八娘也一块过来了……”

一家人高高兴兴说着话,别提有多热闹。

比起手舞足蹈的苏轼来,苏辙则内敛许多,想着程之元平日对他们坏也就算了,没想到对长辈也是如此,这与程家长辈的教导是密不可分,可见程家一家子人都坏到了骨子里,离落败不远。

在他不在家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更是发生了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