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第3/6页)

好在苏辙很是懂他,一开口就道:“道长,因为我六哥太好吃啦!”

苏轼:???

我不要面子的吗?

若说起贪吃,苏辙对他这个哥哥很是佩服。

他活了两辈子,阅人无数,可像苏轼这样贪吃的还真是闻所未闻,如今也只能摇着头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道了出来。

好在张易简道长活到这般年纪,什么稀奇古怪的事儿都见过,笑着道:“即便你日日惦记着山楂树,它也没能成熟。”

“虽说苏辙答应会给你做冰糖葫芦给你吃,可糖从哪里来?又从哪里来的火?”

“后山遍地是枯木,若是你们偷偷带了火折子过去,且不说会不会失火,这件事若叫你们风清子师兄知道,可不会轻饶你们的。”

顿了顿,他更是道:“不如这样,这次休息时你们将要用的东西准备好,放在我我这里,我替你们保管。”

“若你们完成功课,闲暇时想吃这冰糖葫芦,只管到我院子里来做。”

“你们觉得如何?”

苏辙与苏轼听闻这话,皆是面上一喜。

当日苏辙不过是随口提起冰糖葫芦,事后想起来才觉得困难重重,也正是如此,所以苏轼才对那“冰糖葫芦”魂牵梦萦。

这世上,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更好的。

苏轼更是面上一喜,正色道:“道长,您这话可是当真?”

苏辙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这个哥哥,真的是一点眼力见都没有。

他就不明白,这等话苏轼是怎么问得出口的!!

张易简道长却是神色不变,颔首道:“自然是真的。”

可他话锋一转,继续道:“不过我也是有条件的,我不能再听到风清子与我告你的状了,若不然,你心心念念的‘冰糖葫芦’可就没有了。”

苏轼连声道谢。

对天资过人的他来说,念书可不是什么难事。

苏辙再次对这位老道长刮目相看起来,有道是对付什么人就要用什么样的办法,对付苏轼,这法子可谓绝佳!

等他们兄弟两人迈着小短腿走出院子大门,苏辙更是正色道:“六哥,你一定要用心念书才是,这样才能教好我,才能不辜负道长的一片苦心。”

苏轼却是信心百倍道:“八郎,你就放心吧。”

“我就算看在你说的那‘冰糖葫芦’的份上,也会好好念书的!”

苏辙:……

接下来的几日里,不光旁的学童察觉到苏轼进步神速,风清子甚至觉得苏轼是脱胎换骨。

从前的苏轼虽勤奋好学,但六七岁的孩子多少会偷点懒。

但这几日的苏轼却是一日未曾懈怠,可谓“丙”班中的佼佼者,要知道从前他因刚来书院的缘故,也就排名中上而已。

风清子很是欣慰。

不过他每每想到苏辙却是十分担忧,想着到了下月底考试,苏辙肯定会被划到“丁”班中去的。

程之元也是这般想的,时常与人凑在一起奚落苏辙,看他的笑话,想扰乱苏辙的心性。

可惜,苏辙不像苏轼那样冲动。

他聪明过人,却更是隐忍,圆滑,想着自己不过三四岁就展露出过人天资,一传十十传百,只怕他很快会与苏轼一样成为眉州的神童的。

神童可不是那么好当滴!

他只想安安心心搞学问,不想让旁人注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

但面对着程之元等人讥诮,他也不会乖乖束手就擒。

程之元笑话他想要留在“丙”班是痴人说梦,他就故作惊愕道:“天呐,你自己家里一团糟,竟还有心思操心别人的事?可真是个大好人!”

程之元笑话他苏家落魄,他就摇头叹气道:“难道你没听说过吗?富不过三代,若是我没记错的话,程家到了你这儿已是第三代,原先这话我是不怎么信的,但看到你,只觉得古人真是诚不欺我!”

……

反正程之元一次都没讨到好,索性就使银钱拉拢别的学童,故意孤立苏辙与苏轼兄弟两个。

这下可是正合苏辙之意。

每次到了用饭时,苏轼好不容易找了个位置,招呼苏辙先坐下,他们周遭的学童就纷纷散开,这下正好,他们兄弟两人都有位置坐。

每次到了洗澡时,苏辙与苏轼端着木盆去集体净房,刚进去,里头的人就呼啦啦全出来了,兄弟两人就能舒舒服服洗个澡。

甚至到了放学,苏轼给苏辙开小灶时,他们刚找了个石桌坐下,周遭人也都纷纷散开,如此是更好,没人打扰他们学习。

一开始,苏轼还有些不习惯。

他是个喜欢热闹的性子,当初在家时,就算看到那只叫阿黄的守门狗,都要凑上去说几句的。

苏辙却与他道:“……六哥,你为何要不高兴?做错事的难道是我们吗?”

“不是他们人多就占理,如今我们还小,以后还会碰到很多这样的事情,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