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主世界梦中身】22(第2/3页)

封谢大姑娘为太子妃,既可以借着谢家在军中、国子监祭酒的都家在文臣清流之中的那些香火情来为久病的太子博取支持,又可以在太子真正继位之后,不受外戚掣肘。

真不愧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啊!

……只可惜,他李重云,并不是那一位“父皇之爱子”!

……也可惜,那一位“父皇之爱子”,短命到并没能真正享受到父皇这一番深远的打算!

如今,父皇心目中这一位完美的太子妃,终于又在他眼前了。

他并非父皇的爱子,但这一回……

也该轮到他去渴望一点他人的厚爱了吧?

他目光灼灼地盯着她。

她刚刚斩钉截铁说着的“即使是盛如惊,若要成为我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我也一样不能容他”,在李重云听来,简直如同天籁。

多好啊……就该这样。

他的目光渐渐变得缱绻起来,有丝迷蒙。

他眨了眨眼睛,像着了魔一般地低声喃喃道:

“就该这样,嫂嫂……不要再去看他们了。”

看我啊。

毕竟,当初太子大婚时,因为太子病重不能起,父皇还特命由他这个皇二子代兄迎亲。

虽然太子大婚时不亲迎,只是在东宫中等候太子妃,已成定例,但皇二子代兄亲迎,还是本朝建立以来,开天辟地的第一次。

大约是因为太子病弱,父皇毕竟有几分心虚,所以着意在这些虚礼方面要为太子妃做足面子撑场吧。

……然而当时,他却是很高兴的。

即使父皇只不过拿他当一种太子婚仪上撑场面的工具,他也很高兴。

因为当日是他一身红色喜服、骑在高头大马上迎亲,身后仪仗包围着的,就是太子妃的喜轿。

道旁也并未建起帐幔遮挡路人旁观,大概是父皇想让子民同乐,以示喜庆与仁慈吧。

所以,他骑马缓步而过,踏在京城正中的大道上,两旁在卫士们身后的,是挤满道路两侧观礼的百姓。

晴天丽日,万里无云。卫士们手中的枪上红缨、颈间红巾,都格外崭新鲜丽。

百姓们的议论声,到了近前,都化作欢呼声。那欢呼声向着他扑面而来,一瞬间竟然让他生起了某种错觉,就仿佛那欢呼与祝福,真的是他们给予他和她的,祝愿他们两人能够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可是这个幻梦很快就醒了。

太子妃喜轿进入东宫后,太子妃在正殿前下轿,前来迎接的,是他那位脸色苍白的好大哥。

只比他大几天,就占据了嫡长子之名、太子之位的——好大哥。

后来他再看到她时,她已是一身庄重的翟衣凤冠,坐于东宫正殿之上,与太子并肩,受下方的皇弟皇妹、宗室近亲们朝拜道贺。

当时,他不得不咬着牙第一个上前,在她面前躬身拜下,第一个唤出那个称号——

“嫂嫂。”

他甚至迎亲时的那身喜服都没有换下。

哦,他也不必换下。

因为那身喜服本就是皇子在这等大喜事时依礼应当穿着的礼服,而不是真正的新郎喜服。

李重云咬着牙,和那一天一样,从齿缝间又一点一点地,挤出了两个音节。

“……嫂嫂。”

他的目中似有引而不发的一道风暴,深深凝注着她,似要将她卷入海底。

她抬起眼来,似乎看穿了他眸底深藏的渴望,但她并没有露出什么嫌恶之色,当然也没有什么震惊或喜悦;她只是那么淡淡地注视着他,像是壁画中高高在上、俯瞰人间的天女。

尔后,天女唇角一勾,一个字一个字地、带着点谨慎,又有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唤他:“……昭王弟。”

李重云脑中轰然作响,理智被炸成了云烟。

少年人在京城骀荡的春风之中回首,于人海之中,一下子就看到了那个姑娘。

身旁的伴读凑上来,低声在他耳边说:“就是她……听说她总有些古怪,和别的小娘子不同……”

十七岁的昭王,也这么觉得。

谢大姑娘,的确与别的小娘子都不一样。

而他……他想认识这样的谢大姑娘。

因为他总是在寻觅一个特别的姑娘,她要聪敏,要灵动,要狡黠,要爱笑,要胆大,要勇敢,要从容不迫,要一往无前……

而当他看见谢大姑娘的时候,那一切的虚幻构想,都化为实质,落在了人间。

那一天,他和此刻一样急切,冲到她面前,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做什么才是好的,最后磕磕绊绊地对她说——

“你……你想要什么?我……我可以帮你,只要你愿意与我做朋友……”

十五岁的小娘子微微一怔,随即唇角就如同现在一般,挂上了半个如同弯月一般的弧度,甚至没有拿扇子去掩住那翘起的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