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主世界梦中身】22

撇去盛应弦不幸刚好轮到这样的人设这一点, 单单思考一下谢大姑娘与盛家大公子——对,这一次他变成盛家大公子了——之间的纠葛,就会发现,这种“你害我全家, 还想跟我HE”的狗血古早梗, 早就过时了!现在攻略这条感情线, 还不如单走一个复仇线来得爽快!

谢琇垂下视线,又很快做出了决断。

她复又抬眼望向李重云,见他一双黑眸灼灼盯视着她,像是不等到她的答案,就不肯松手的执拗小兽一般, 不由得轻笑了一声。

她甚至伸出手去,轻轻拍了一拍他攫住她肩头的那只右手的手背。

“放心。”她温言道,“我没忘记盛家对我家做过什么……也不会忘记朔方对朝廷的威胁。”

她说着,想到李重云复述的那几句退婚书中的措辞, 眉目淡了一些,笑意也变得有些冷。

“既是他祝我‘永享富贵’, 那么我便要永享富贵。”

“因此, 谁是我在这条路上的绊脚石,我便不会容他。”

“……即使是他, 也一样。”

李重云:!

他不由得惊愕了一瞬, 手上的力气也略微放松了一些。

他并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位皇嫂会这么快做出决断,也没有想到她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大脑比平时要缓了几息才反应过来她话中的含义。但在他意识到之后, 他就按捺不住地,胸中涌起了一阵狂喜。

她没有为了旧情而昏头, 这可太好了。

朔方节度使,一向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之一。

早在他父皇当朝时期, 父皇就试图削减朔方节度使手中掌握的兵权,可惜效果不彰。

那时的朔方节度使盛和礼,看着文质彬彬,像是个靠科举出身的文臣一般,骨子里却有种刻毒,不择手段;为了维护自己的地盘和权势不倒,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也因此,十七年前,当胡虏大举入寇,临沙城告急的时候,距离临沙最近的朔方军,本该去援救。但盛和礼经过权衡,认为此战是消耗战,自己即使去救,也是吃力不讨好,还会大大削弱自己的兵力和粮草,得不偿失。

所以他当时一个拖字诀,真的拖垮了谢大将军和西北军。他还在临沙城失陷、西北军兵败溃退之时,趁机吃掉了一大块本应由西北军镇守的地盘。

那些地盘到得他的手里,便不会再任由朝廷收回了。

盛和礼当真是奸猾无情的老狐狸。

……又有谁能想到,他的独子,竟然和他完全不同呢。

李重云有时也会想,若是那场胡虏入寇晚发生个十年的话,会怎么样。

他得出的结论是,盛如惊一定会去援救西北军,也一定不会退掉与谢琇的亲事。

更糟糕的结果或许是,晚十年的话,盛如惊年方弱冠,而谢琇已届碧玉芳年,若是盛如惊坚持不肯毁弃婚约,那么两人定是已经成婚,说不准就要在西境并肩作战,成就一段佳话呢!

……虽然这么说起来也不够君子,但李重云那一刻真的产生了一种淡淡的庆幸感。

庆幸着既然这场悲剧要来,那就来得正好,让谢琼临看清了她那位前未婚夫一家的阴险恶毒本质,让她对朔方盛家只留下了仇恨,而不是又被蒙骗着,踏入这一道陷阱。

因为朝廷迟早是要对朔方出手的。正如对朔方放任不管的话,朔方迟早是要割据自立的一样。

事态发展至今,已经不太可能因为某一个人的意愿或道义而停下了。

诚然盛如惊应该算得上一位难得的君子,但他麾下那些军头、那些几代人都跟随盛家的老兵与家将,隐然已经成为了一股约束盛如惊行为的势力。

假如盛如惊所做之事是完全对朔方有利的,他们便豁出性命去,为盛家效力,仿佛天下再没有比他们更忠心的了。

但假如盛如惊所做之事会让朔方吃亏,那么这些人就敢群起而攻之。

他们或许会先苦口婆心地劝谏,劝谏不成的话,那就要兵谏了。

倘若兵谏也不成的话……

盛如惊这个朔方节度使,也就当到头了。

李重云在心里冷笑。

其实,盛如惊与他,并无什么不同。

一样都要为旁人结成的势力所掣肘。

当初盛和礼愿意为两个总角小儿定下婚约,还不是为了谢大将军手里那掌控西北的大军?一旦谢家覆灭、军权旁落,盛和礼就改弦更张得比谁都快。

哼,十岁小儿就离家拜师学艺,还跑到杳无人烟、音信不通的深山老林里去,谁信?

不过是一个退亲的冠冕堂皇借口罢了。

而谢大姑娘一介孤女,凭什么能够成为太子妃?还不是因为她的身世虽然堪怜,但奇妙地能够将文武两道都串合在一起?

朝臣为什么也没有反对?还不是因为谢家尽没,将来皇后没有外家可以依靠,断然不会有外戚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