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第五个世界千里光】36(第2/3页)

盛应弦对郑蟠楼此人的判断也是如此,于是谨遵永徽帝圣谕,一直压制着郑蟠楼,只给他派些不重要的活儿。

郑蟠楼早就积累了一肚子怨气,因此北陵人扮作客商找上门的时候,许了诸般好处,还口口声声夸赞他是“虎父无犬子”,许诺待得北陵大军南下攻破大虞,他少说也得是一个云川卫指挥使、多则过上几年便可接掌刑部;舌粲莲花,说得他很快就倒向北陵,暗中搜集了许多情报消息送将出去。

……却没想到,北陵要求宗室女和亲才肯释放承王归国,永徽帝却送了一个夜叉女过去,直接结果了雄才大略的纳乌第汗,掀起北陵内斗;南侵之事,数年间再难实现。

郑蟠楼之事,也正是北陵内乱之后才事发的。

晏行云说,当初查办此案时,盛应弦偏巧刚刚离开云川卫、高升至刑部担任左侍郎没有多久,实际上在刑部还根基不稳;但他疯了一般日夜投入进查案中去,硬生生把此事从右侍郎那里抢了过来。

右侍郎是个老油条,情知此案干系重大,不容易在皇上面前讨好,索性一松手把查案权限都奉送给了盛应弦。

盛应弦在刑部没有掣肘,查办起此案来全力投入,很快就把证据钉死,铁证如山之下,按律判了秋后处斩,案卷上报大理寺。

自然,永徽帝那里也得到了消息,但永徽帝只说了一句“还须大理寺复核,成法不可废”。

意思就是,必须走完流程,要谨慎方可。

但却没有想到,一桩铁案,如今却卡在了大理寺。

这其中又牵涉进了多少势力,晏行云那晚已经跟谢琇分析过了。如今又多添了云川卫这一家。

谢琇好奇:“之前查办时,云川卫没有参与吗?”

晏行云冷笑:“谁说没有参与?当时盛如惊刚刚离开云川卫,高升去了刑部,云川卫内部,还有得是他的拥趸,他若是查案不顺,来云川卫调用几个精干之人,谁会挡他?谁又能挡得了他?”

谢琇:“……至少,云川卫当时插了手,说不得此刻也有些当时的案卷相关文件存档?总比对此案一无所知,就不得不接手,来得好些?”

晏行云冷笑:“功劳都是他盛如惊的,与我何干?若是办不好,人家便会弹劾说,盛指挥使在时如何如何,如今换我当了指挥使,又如何如何……”

谢琇总觉得晏小侯此言,甚是阴阳怪气。

而且她也怀疑,晏小侯只是单纯地想扯一扯盛六郎的后腿,让盛六郎注意力分散、无暇在此案上多下功夫,好让他多有点空间发挥;以免他和盛六郎一对比,成绩过分惨烈……

毕竟,盛应弦经办的案子,无一冤屈好人,亦无一放过恶人,公平公正,明察是非,不可能会被翻过来。

她怀疑姜小公子也只不过是因为私仇而想在永徽帝面前,给盛六郎上点眼药罢了。

毕竟此案之罪犯,是永徽帝奶兄唯一的后人,身份敏感,多悬在那里一日,就如同多戳在永徽帝眼窝子里一日。让皇帝心里不适了,自然就有人要吃挂落。

谢琇心想,还得找个机会,试探一下看看姜小公子这个“酷吏”——依据谢太傅之言——有没有暗中倒向张皇后和仁王才是。

眼看张家定不会放过如此良机,一定会借机给晏小侯使绊子,姜小公子还敢将此案打回刑部,到底有什么目的?!

姜小公子当年曾是风骨不灭的幼竹,如今却变成摆弄党争的棋手,命运何其荒谬?

谢琇曾经试着问过晏小侯,他与如今的大理寺少卿姜云镜的关系如何。

却换来晏小侯挑眉。

那种半是戏谑、半是不屑的神情,简直道尽了一切。

谢琇:“……你不太喜欢姜少卿?”

晏行云:“我为什么要喜欢姜明见?”

谢琇试探着说道:“他……好歹是个像样的官儿,若是获得他的支持,将来也多——”

晏行云冷哼一声,“我可不缺他那一份支持。姜明见就是个疯子,皇上拿他当刀子,他就真以为自己是把刀子了,一刀下去任是谁也鲜血迸溅……我还怕他反噬我呢。”

谢琇:“……”

这几年来,在姜小公子身上到底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怎么就让他变成这副样子了!

……

“蟠楼案”重启调查,晏小侯整日忙得不见踪影。

谢琇也不得不试着去执行一下晏小侯交给她的任务。

她其实并不相信盛应弦当初查案还会留下什么疏漏,也不想真的去扯他的后腿,但是总得做做样子给晏小侯看。

而且她也是真的好奇,为何盛应弦要来调查她?

那天在盛府门外,他问她在哪一座道观修行的问题,也很奇怪。

即使知道了洞慧观的“清仪”道长,就是谢大小姐,又能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