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太孙殿下和陛下太像了!(第2/3页)

这也是转移矛盾的一种手段。

随着诸子百家汇聚咸阳,百家弟子和旧吏群体,如果不加以干涉,势必会形成水火不相容之势。

旧吏群体的忠心无需多言,被赵泗安抚以后可以不主动挑事,但不代表诸子百家会安分下来。

赵泗不想激化矛盾,他在等,等诸子百家真正够分量的人来到咸阳。

在此之前,他并不希望旧吏群体和诸子百家的矛盾激化下去。

说来可笑……旧吏群体现在手中握有实权,把控关内,手里是拿着刀的,这个群体反而被赵泗轻而易举地安抚下来,甚至于忍气吞声。

叫嚣的最厉害恨不得立刻火并的诸子百家,反倒是手无寸铁。

从时代的发展上来看,赵泗要保留百家道统,要给予他们晋升的阶梯,将他们纳入大秦的统治。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可以左右着孤,让孤对关内旧吏动刀,做出亲者痛仇者快之事。”赵泗披着大衣,看着漫天飘零的大雪目光幽幽。

“旧吏之中,确实有很多冥顽不灵之人,但不教而诛的事情孤不会做,孤亦不会拿着谁来开刀,更不会做杀鸡儆猴这样无聊的事情,在孤的眼中,旧吏也好,新吏也罢,乃至于诸子百家,都没什么区别。

谁能够照着孤的旨意办事,谁能够顺应孤的意志,谁就能得以求活。”赵泗回头看向满脸不解的稽粥开口说道。

“就像孤开放学室……泼粪也好,辱骂也罢,出于义愤,孤能容忍,也无伤大雅。

可要是以死相逼,倒行逆施,行逼宫之事,行刺之举,那结局就大不相同。”

“可这样一来……天下人心中难免会有怨怼吧……”稽粥开口。

“天下人?他们谁能够代表天下人?旧吏,新吏,法家,儒家?还是谁?”赵泗嗤笑了一声。

“他们谁都代表不了天下人!”赵泗语气重了几分。

“真正的天下人,是在土里刨食的,他们可没那么多功夫著书立说,妄议朝政……”赵泗幽幽开口。

旧吏也好,新吏也罢,乃至于诸子百家,谁都代表不了天下人。

因为这个时代,真正的天下人,是连字都不认识的。

“所以稽粥,孤并不在乎他们是如何想的,孤会改制,愿意在孤的治下顺应孤的,就得以存,不愿意的,就会被抛弃,敢于反抗的,才会被孤杀死。”赵泗开口说道。

“怎么想的并不重要,怎么做的才重要,拗得过孤,孤便要照着他们说的行事,拗不过孤,便自有大儒为孤释经……

有时候,为了生存,他们远比你想的更加灵活。”赵泗笑了一下。

“可是他们毕竟……”稽粥挠了挠头。

“天下书籍,莫不出于诸子百家,天下黔首虽广……可是他们是天下人的表率……臣最近读书,墨家是为匠闲之表,而农家为农人之表……”稽粥开口说道。

“你想说的是天下黔首虽多,但是真正能够左右天下的是那一部分人对吧。”赵泗笑着转身看向稽粥。

稽粥点了点头……

稽粥是匈奴的王子……

像他这样出身尊贵的人,从来不需要在意底层人的想法。

草原上的贵族从来都是如此,真正的勇士只会诞生在贵族之中。

他需要团结的也从来只是部落的首领。

严格意义上来说,匈奴的阶级固化比大秦还要严重。

是,匈奴人看重勇士,但勇士,什么时候才会诞生在那群饭都吃不饱的下层人身上?

“稽粥,你真的认为匈奴人的命运从来都在你们的掌握之中么?”赵泗笑了一下看向稽粥。

“难道不是如此么?我们带领着他们放牧,挑选草场,打猎,战争,祭祀……每年都是如此,世世代代都是如此。”稽粥开口说道。

“那稽粥你有没有想过,匈奴人为什么每年都在打仗,一直都在打仗,永远都不能停止打仗?”赵泗开口问道。

稽粥闻声愣住了,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因为贫瘠的草原是养活不了那么多匈奴人的,哪怕这群底层人吃的并不多……

你们越是奢靡,战争就势力愈发频繁。

大漠的冬天很冷吧?”赵泗开口问道。

稽粥默然的点了点头。

“是啊,连你都觉得冷,这群匈奴人又怎么度过呢?所以在一年最后的温暖,水草最丰满,牛羊最强壮的时候,匈奴人就要提前思考怎么活着度过寒冷的冬天。

人太多了……太多了……吃的太少,御寒的东西也太少,如果平均分给每一个人,那么每一个人都要死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所以得有一部分人去死,只有这样,剩下的人才能活下来。

你自诩掌握了他们的命运,可是你敢在冬天到来之前,亲手处死多余的人么?亲手把他们处死,或者把他们赶出去,只要算的够精确,理论上来说,比发动胜负未知的战争更加划算,你能够做到么,稽粥?”赵泗开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