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赵泗是唯一的选择(第2/3页)

“陛下的目的快达到了……”张苍眼中带着略显唏嘘的神色。

“如果不出我所料,陛下先后暗示群臣,无非就是想立主公为储。”张苍开口说道。

“可这样一来长公子不就……”陈平闻声开口。

“谁说长公子和主公不能同时立呢?”

“只不过按照陛下的意思,应当是想先立太孙,后立储君,这一点我先前跟你们说过,然而这样的事情终究太过于匪夷所思,但是长公子的党羽不会看不明白……”

“如今之所以还没有提出来,一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想要寻求转圜,二就是因为主公的声势终究还是不够……陛下如果不想一意孤行,这件事就只能由诸臣提出。”

“照目前的舆论来看,主公的名声已经传出关中,关内的秦人皆言秦有三代圣君,因此拉扯到最后,无非就是看谁先沉不住气。

倘若陛下沉不住气,那就是先立太子再立太孙。

倘若诸臣沉不住气,那就是先立太孙再立太子。

也正因为如此,朝堂才多有非议,认为陛下此举恐怕会让父子生出来隙,并不是堂皇之举。

但是既然事已至此,我等也该为主公张扬声势。

因此,需以最快的速度平定赵地,而且,不能对赵地的贵胄有任何妥协,该迁移的也要一个不落的把他们送到咸阳去。

不仅要快,还要堂堂正正,做的漂亮,主公立储才名正言顺。

有如此功绩,再怎么说,也是给了他们一个台阶……

况且如果陇西事已经定下,韩信战功颇多,就是纵览百年,如此战功也不足五指之数。

用不了多久,陇西报捷的文书就会传到咸阳。

等到韩信归至咸阳,陛下定为其封赏,召开朝会,只要我们赶在韩信封赏之前平定赵地。

如此双管齐下,主公立储事定也!”张苍认真的开口说道。

“陛下如此行事,确实会惹人非议……”陈平闻声叹了一口气。

扶苏和赵泗这父子俩是肯定亲近不了了,始皇帝在那人为干预谁也没办法。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扶苏的党羽肯定是希望父子关系和谐且亲密无间的。

但是始皇帝硬生生人为给拆开制造了深深的间隙。

所谓立储的先后,现在看来没什么,日后恐怕就是永远过不去槛。

始皇帝一直在强调,扶苏和赵泗,虽是父子,但并非一体。

“长公子为人宽仁,陛下如此行事,难免心中有怨,主公也……”萧何也跟着开口。

“那倒不至于,其实以长公子的性格,恐怕并不会介怀陛下给主公封王。”张苍摇了摇头。

何止不介意,倘若扶苏是皇帝的话,早就效仿周天子广封诸侯拱卫王室了。

“像这样的消息我们了解的太少,关于主公立储之事,先生如此确定么?”陈平开口问道。

“不是确定……”张苍摇了摇头。

“是只有一个选择……”

张苍看着萧何陈平二人沉声开口。

“你们难道没想过,为何长公子和陛下政见如此冲突,群臣却依旧愿意为长公子摇旗呐喊,建言立储之事?”

“陛下的选择实在不多……也唯有长公子能够安天下庶人之心,哪怕欲行分封之事,和陛下政见冲突。

陛下向来不以喜恶处事,所行政策的隐患陛下比谁都清楚,倘若选择一个和陛下政见一样的储君,面临的却是二世而亡,那还不如立长公子为储,有周王室前车之鉴,八百年国运也算的上长久。

群臣之所以为之摇旗呐喊,不在于长公子宽仁,而在于,不论如何,长公子依旧是最有资格和能力继承皇位之人,而陛下虽因为长公子政见而震怒,从始至终,也没真正严惩过长公子……

所谓放逐陇西,实则陇西大权尽在掌握,名为放逐,实则和封王何异?

恐怕也只有长公子这般重情之人当真了……”张苍叹了一口气说道。

“而主公,虽然是长公子的子嗣,但是长于民间,和宗室不曾相处,更谈不上亲近。

而且陛下向来亲近主公,主公聪颖,能治政事,一直跟随在陛下身边治政的主公也不会广封诸侯。

而陛下子孙一辈,无人能于主公相比,如此一来,陛下瞩意主公合情合理。”张苍开口说道。

如此断定,一方面是因为始皇帝的明示,另一方面是因为始皇帝确实没什么选择。

“可是主公就算立储也只是太孙,长公子继位以后……”萧何闻声沉吟。

“陛下也不过比长公子年长十几岁罢了。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见到了八十多岁的老人,大多也只是呼一声兄罢了……”张苍摇了摇头。

真到了那个年龄,十几岁的差距,很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