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见龙在田(第2/5页)

张斐立刻又回到正题,道:“其实早在几年前,我就跟陛下提到过,公检法如果建设好,是能够为这一切打下基础,让一切变得更加简单有效。

而如今我们已经渡过最为艰难的潜龙勿用阶段,进入见龙在田的阶段,陛下当初是如此坚持,不惜代价,建设了一整套公检法制度,那么现在就应该得到丰厚回报,这都是陛下付出所得。”

“见龙在田?”

赵顼精神一怔,不知不觉中,我们这都已经跨入下一个阶段了,又问道:“那朕能够得到多少的回报?”

张斐道:“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在三年之内,至少能够让国力翻两倍。”

赵顼震惊道:“多少?”

“翻两倍。”

“???”

赵顼似乎怀疑自己出现幻听了。

张斐解释道:“首先,公检法和税务司的出现,本就能够税入增加一倍;其次,商业的发展,也能够增一倍。

但其实还不止,因为纸币带来的,不仅仅是商业的发展,还有过程中的损耗,这里面也能够省下很多钱,两倍都是保守的估计。”

赵顼腰板渐渐直了起来,“要是能够翻两倍的话……!”

张斐道:“那我们就有足够的能力,同时应对西夏和辽国。”

赵顼点点头,又很是贪婪地问道:“何时能够达到飞龙在天的阶段。”

张斐道:“那就得等到全国各州县都普及公检法,不过以后公检法发展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因为如今有了更多人才储备,随着《临时法》已经颁布,大家学起来就快多了。”

赵顼嘴角抑制不住的上扬,“这真是令人期待。”

……

张斐的一番话,是彻底打消赵顼的疑虑,而三司那边也在积极地筹备当中。

在王安石的文章为三司扫平舆论道路后,三司这才在邸报院正式公布税币计划,今年将会在整个京畿地发放三百二十万贯的税币,而其中的一百万贯将会用于河北地区,其余的都会用在京畿地。

这立刻在民间又引发巨大的争议,是让你发币,但没有让你发这么多,动辄几百万贯,这真是太吓人了。

立法会。

“阻止?”

富弼、司马光、范纯仁、苏轼无不张着嘴,呆呆地看着张斐。

“当然啊!”

张斐点点头道:“苏先生的文章,那真是言简意赅,一针见血,纸币对国家的危害这么大,而三司又没有做出具体答复,我们公检法必须得依据祖宗之法,事为之防,曲为之制,来捍卫国家的利益。”

几人面面相觑。

苏轼突然是怒从心头起,怒斥张斐道:“张三,你休在这里装神弄鬼,你敢说,那些文章不是你写得吗?”

司马光也是一头雾水,你这左右横跳,将我们都给跳迷糊了。

张斐立刻举起右手:“我对天发誓,那都是王学士写得,我若是沾了一点墨水,都不得好死。”

“你……。”

苏轼又道:“你敢说与你无关吗?”

张斐放下手来,道:“当然与我有关,但是是王学士主动找上门来,我们正版书铺是没有道理,不做这买卖啊。”

“休要狡辩。”

苏轼道:“分明就是你在旁出谋划策。”

张斐一本正经道:“就算我有出谋划策,那也是生意,而不代表我赞成,我向来都是公私分明。”

这尼玛能叫公私分明?

苏轼对于张三下限又有了新的理解。

范纯仁突然道:“也就是说,你是支持子瞻所言。”

张斐点点头道:“我认为苏先生说得非常对。”

范纯仁好奇道:“那你为何不阻止?”

张斐道:“这我不是早就说过吗,发布税币与否,是在于行政决策,我们是无法干预。”

司马光都迷糊了,“那你现在在干什么?”

张斐道:“如今他的政策已经出台,可是又没有给出足够的理由,我们公检法当然得出手,召开一场听证会,询问清楚,防止这个政策对国家造成危害。”

“听证会?”

几人又是一惊。

“对啊!”

张斐点点头道:“我们公检法不是协助朝廷制定政策,那与我们无关,但是政策出来之后,如果在法律上面存有争议,尤其是在祖宗之法这一条上具有争议,那我们当然得有所行动,让对方解释清楚。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税币是一种契约,但是又极为特殊,与一般契约都不同,出现问题,那我们公检法该如何判决,我们必须得问清楚,将来才有理可循。”

“原来如此。”

富弼稍稍点头。

范纯仁不禁也是感慨道:“这公检法真是博大精深,我们还远没有理解。”

张斐笑道:“各位只是习惯于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去质疑,去询问。但是这世上就没有完美的政策可言,往往就出现一个政策,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就导致,每一项政策都会被驳回去,存在得问题是永远得不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