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战与和(第4/5页)

虽说熙河五州,那是我中原旧土,但自唐朝纷乱,那片土地长达百余年未再受到中原掌控,说是旧土,实则更似新疆,当地百姓早已不知中原之事,人心不齐,想要彻底掌控,这绝非是公检法可以完成。

当初官家决定熙河开边,我就不赞成,如今西北民力尚未恢复,他们就急于拓边,即便取得大胜,他们根本就无法从当地收上税来,这又得耗费西北民力,同时还得削弱我军在西线的防守力量。

果不其然,那边现在正面临着这个问题,王韶为何点名让你去,不是他崇尚公检法,而是他要利用你的才能,去解决当地的军费开支。

但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从西北运送粮食,西北财政刚有起色,若要筹集军费,必然是要增税,若是你来开这口,必然会让公检法失去西北百姓的支持。”

张斐点点头道:“这我都知道,但问题是最初你们就没有阻止这一战略,事已至此,难道让我袖手旁观,我虽是一个珥笔,但蒙圣恩眷顾,才有今日的成就,我不可能不管不顾,毕竟当官又不是斗气。”

说到后面,他是一脸正气。

司马光神情一变,老脸微微泛红,“我……我也不是让你不管,但问题是,除了增加西北百姓的负担,几乎没有其它的办法解决。

而且一旦出问题,他们就会将责任全部推倒我们头上。上回河中府一事,他们可就是这么干的。”

上回王安石将河中府的功劳全部算在新政头上,这事引起保守派很大的不满。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张斐是义正言辞道:“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更得为之努力,不然西北百姓承受太多负担,不是吗?”

司马光愣了愣,打量张斐片刻,“你小子今儿可不一样,以往你满口都是利益,今儿张嘴就是天下大义,你这是在故意讽刺老夫吧。”

“不敢!”

张斐当即破功,嘿嘿一笑,又无奈道:“主要是我没得选,那我不如说得正义凛然。”

司马光道:“你不是拒绝了吗?”

张斐道:“我只是拒绝现在去,我是建议官家先派过人去探探路,熟悉当地情况,到时我再过去。”

司马光叹了口气,“我就说吗,你怎么可能这么轻易拒绝了官家,原来如此。”

张斐讪讪道:“司马学士,这不打也打了,地盘也拿下了,我们就得想办法,减轻百姓的负担,减轻国家的负担。如果我们不想办法,让他们胡来,我们又能够得到什么好处。”

“你就不怕这是在助纣……咳咳,此事绝非你想得那么简单。”

司马光直摇头,“其实拓边熙河,从战略上来说,那是绝对正确的,这能使得西夏腹背受敌,使得我国处于战略优势。但打仗是要求天时地利人和,此三样如今都不在我军这边。如今国家财政是入不敷出,内部矛盾重重,绝非拓边好时机。可这一点他王介甫他就不知道吗?你可有想过,为何王介甫仍然急于推动熙河拓边?”

张斐微微皱眉道:“王学士一直都想收复故土。”

“他是有这雄心壮志,但不急于这一时。”司马光道:“王介甫之所以这么着急,就是希望借此得到官家更为坚定的支持。

你好好想想,如果不兴兵打仗,那国家就不会迫切的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那么王介甫又凭什么去极力推动朝廷敛财。

唯有积极拓边,对外兴兵,王介甫的地位才会更加稳固,因为新政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国敛财,到时官家也离不开他。

但这可是非常危险得,这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到时边境官吏,都会积极推动对外作战,届时,国必危矣啊。

我们公检法在此中发挥的作用,就是要限制住他,避免以对外兴兵为由,盘剥百姓,让他知道,如今国家根本承受不住对外兴兵,穷尽西北民力,收复一块土地,又引来无数麻烦,这当真值得吗?”

当真如此吗?虽然听起来,好像是有些道理,但是王安石敛财,本也是为打仗啊!张斐还真不好判断,王安石有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但是他认为司马光有一点说得对,就是皇帝和宰相的态度,将会决定边境官员对外事处理的方法,可能会引发更多的战事。

张斐思量一会儿,问道:“所以司马学士是希望,利用公检法捍卫西北百姓的利益,避免王学士在当地增税。”

司马光点点头道:“正是如此,在不对百姓增税情况的下,就不可能满足熙河拓边,到时王介甫必然是会原形毕露。官家现在还年轻,根本不知道,打一场仗,他只得一时之痛快,而百姓却得承受十年之苦。

如那汉武帝有文景之治的支持,尚且差点打得国破家亡,那唐太宗雄才伟略,文治武功,但也知签下渭水之盟,待会国力恢复之后,再图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