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能屈能伸始皇帝(第3/3页)

她甚至觉得权力是可怕的,一旦沾染上了这玩意儿,人不是人,也忘了别人是人。

在看这本书时,她依然有这种感觉,甚至因为作者花费了很多笔墨描写底层的普通百姓,在战乱中奔波流离的画面,这种感触更加深刻了。

但她并不过多地抵触和排斥,只因书中的主角季娘子身上的蓬勃朝气,让人不由地相信一切事情都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而她也是这么做的,她将后世带来的一切根植于这片土地,改善民生,救助底层的百姓,让他们也能有尊严地活着。

她的远大抱负,她的理想和信念,其中不掺杂丝毫权欲与利欲,这样的人活得热烈而单纯。

她帮助了嬴政,但与他是完全不同的人,她没有任何野望,称霸天下不是她的目标,她崇拜秦始皇,但将他们分得很开。

她自始至终的目标只有一个——希望天下的百姓都能够幸福地生活,安居乐业,不再饱受战乱流离之苦,不仅仅为了生存而活着。

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

怀庆第一次见到这个词,隐隐了悟,却又不甚理解。

而月明在书中是这么解释理想主义者的——情绪化的,冲动的,喜欢空想的,不切实际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看似是贬,其实处处在褒。

这样的人怎能不让她受到震撼!

看了这本书后,她头一回与丈夫谈论到深夜,不是因为风花雪月。

在隐约快要睡去之前,她听到丈夫说了一句“我不如她”。

怀庆清醒了一瞬,回了一句,“天下许多人都不如她。”

他们都不知道,各自话里的“她”,指的是季予还是月明,亦或者兼而有之。

回到书中。

秦始皇攻略天下的进程已经过半,只剩下最强的两个国家,燕国和齐国。

在这时,发生了书名里写到的场面——秦始皇哭求拜我为师。

因为见识到季予的能力,和她对于政治、以及家国天下的理解,都有着超前的眼光和见解,所以此时还是秦王的始皇帝,想要拜她为师。

季予很是慌乱,她哪里当得了秦始皇的师父,忙不迭拒绝了。

嬴政误会了她的意思,以为她是因为自己先前不尊重人,强行禁锢的行径而心存芥蒂。见她拒绝,哪里肯善罢甘休。

她摸清了季予的性子,知道她吃软不吃硬,所以痛哭流涕,悔悟自己的过错,说自己已经痛改前非,绝对不再是她口中的暴虐君主了。

季予信了吗?

季予当然不信。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眼前的人看起来再好说话都还是秦始皇,根本不可能改变的,现在的所作所为不过是看上了她的脑子。

她不由感慨,始皇帝在自己的宏图霸业面前,相当能屈能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