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心胸宽阔长大王(第3/4页)

季布听着他的话,却是很平静的问道:“冯公……那您觉得,大王施行这样的政策之后,如今的大汉如何呢?”

冯奚一愣,苦笑着说道:“确实大治。”

两人正在聊着天,便有人闯进了屋内。

来人急忙拜见,“季相,听闻我麾下之人冒犯了您,特意前来赔罪。”

来人正是刘章。

季布和冯奚也起身回礼。

冯奚本想要抱怨几句,可想起方才季布的询问,没有说话。

“没有冒犯……那位绣衣,颇为不凡,以后定有大作为。”

季布夸了几句,刘章坐下来与他们叙话。

“这是王令所在,请你们不要怪罪……我准备要离开了,这次来,也是跟你们告别。”

“哦?您要回长安?”

“不是……我得去趟梁国,有事要办。”

刘章跟他们说了几句,就要起身离开,季布忽然问道:“你麾下那位张君,可是韩人?”

“啊?不是,南阳人。”

“哦……”

……

厚德殿内,刘长也是在陈平这里听着各地的情况。

“自从新令颁发之后,各地多有叛乱,赵国更是有商贾杀县令,自称代王……”

“又是赵国,这如意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刘长摇了摇头,盐铁专卖,并不算太顺利,群臣在商谈之后,对原先的政策做出了不少的调整,包括平衡物价,不造成盐铁稀缺难买,不造成资源短缺,同时设立专门的机构,制定全国统一的价格,对原先的商贾进行补偿,对铁矿和采盐进行技术改进,大规模的成立铁矿城和盐湖城之类的。

刘长对此也做出了不少的贡献,比如他拿出了数种制盐技术,还有好几种的矿物开采技术。

在看到这些技术之后,周昌痛心疾首的质问:为什么不早点拿出来呢?

刘长只是无奈的回答:此梦中所学,最近方才想起。

刘长的身上,确实有很多神秘色彩,从他举鼎之后,众人就相信了这一点,因此,对刘长说梦里授学的事情,相信者是很多的。

虽然做出了极大的调整,可地方的反对浪潮是一波胜过一波,也只有唐国,到现在都没什么事。大概是因为唐国很早就由庙堂来经营这些盐铁之类的,商贾们都是在唐国打工……而其余地方,都大大小小的出现了叛乱。

当然,不过都是数百人,数十人的叛乱。

比如赵国那个代王,就是带着十几个门客造反了。

刘长很是鄙夷,他摇着头,不屑的看着陈平,“这天下真的有带着十几个人就要谋反的傻子吗?”

“大概……有吧。”

“哈哈哈,怎么会有这么愚蠢的人啊,那个反贼,他刚谋反,就被县尉给抓了,哈哈哈,一个县尉就阻止了他的谋反!什么样的人谋反能被县尉给平定啊?简直是奇耻大辱!”

显然,刘长在梦里并没有看到,某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厉王也是喝上头了,带着十几个人谋反,被县尉平定。

“大王……周昌等大臣上奏,说这件事是不是要往后拖一拖……不要激起太多的叛乱。”

“呵,拖什么拖?”

刘长不悦的说道:“这些家伙控制盐铁之价,先前南郡数县出现灾情,哄抬盐价的便是这些人,还敢叛乱?惹怒了寡人,寡人便设刑法,让他们踩着燃烧着的铜柱行走……”

陈平瞥了一眼刘长,“大王是准备重启炮烙之刑?”

“额,有何不妥?”

“大王向来是立志要做桀纣那样的君王,并无不妥,就是如今国库空虚,怕浪费铜。”

“哈哈哈~~~”

刘长第一次听到陈平竟然开玩笑,在刘长的眼里,陈平一直都是很高冷,很严肃的形象,没有想到,他居然也会调侃,刘长下意识就想要搂陈平,陈平即刻躲开了,刘长笑着说道:“寡人与仲父愈发的亲近,只怕以后是离不开仲父了,往后去哪里,也得将仲父带上。”

“大王,群臣之奏,如何批复?”

“让他们少操心,继续施行。”

陈平点了点头,便离开了。

在陈平离开后没多久,刘盈便找上了门。

“长弟啊!”

“你欲何为?”

刘盈紧锁着眉头,一把抓住刘长的手,质问道:“你平日里在皇宫里劫掠也就算了,为何还要去劫掠百姓呢?”

刘长满脸的无奈,每次自己想要做点什么,最先跳出来的就是二哥,二哥的耳朵太软,听风就是雨,他无奈的让刘盈坐下来,“是谁告诉你,说寡人劫掠百姓啊?”

“此郎中赵广言之!”

“赵广啊?赵尧的儿子?”

刘长顿时了然,这厮显然是破罐子破摔,不过,这倒也让他想起了正在廷尉大牢里的赵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