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九间小屋(第34/34页)
(11)跟乌伊伏人不同的是,伊伏伊伏人的酋长一职是靠自己争取来的,并非继承而来。一般来讲,谁能获得酋长职位,取决于谁能最早在拿到长矛之前就杀掉一头未被驯化的野猪。取得此一殊荣的男孩必须要等到现任酋长去世或者退位,才能够继任。
(12)诺顿没把话说得很清楚,除了刺青之外,另一个可显示某村民举行过瓦卡伊纳仪式的迹象,是他(或她)身上突然有了饰品。只要过了六十岁,他们就会戴上某种装饰,无论是项链、斗篷或是一块布(当然,后来因为他们的环境改变了,这种习俗也就消失或被摒弃了)。这种装饰品应该不具有特别的象征性或意义,似乎只是一种简单的方式,代表他们接受过瓦卡伊纳仪式表扬,让其余村民记得他们的新身份和了不起的成就。
(13)后来诺顿跟我说,这段时期他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没要求把伊瓦伊瓦跟瓦阿娜带走,为什么他不要求呢?这常让我纳闷。毕竟她们是双胞胎,可以针对她们做一项很有趣的研究。但是诺顿说,当时他认为他只能带走并控制四个研究对象,而且,如果他的研究内容是两个不同世代血亲间的差异,会更有价值。所以这意味着他必须把双胞胎留在岛上。
(14)伊伏伊伏人处理尸体跟纪念死者的方式之所以值得注意,是因为他们十分讲求效率,尤其与他们用热情和欢娱来纪念日常生活中其他事件的态度,形成了强烈对比。他们把尸体摆在村子的正中央供人瞻仰,用拉瓦阿的蕨叶盖住死者双眼。当晚的晚餐煮完后,他们就把尸体摆到火堆上,任由它烧一整夜。(塔伦特曾经目睹这种户外火化仪式,他在书里把那场景形容得栩栩如生。当身体各个部分持续爆开,体内器官在火焰中慢慢受热,一整夜都听得到小小的噼啪声响。)隔天早上,他们把火灭了,将烧剩的东西搜集起来,死者的一个亲戚负责把那些东西埋在村庄外围的某棵树下(每个家庭早就分配到几棵树,专供这种时候使用)。塔伦特还强调,有人去世时,生者不会痛哭或啜泣,而是以“严肃到近乎庄严肃穆的神态,静静地怀想死者。死者的直系血亲继续进行他们的日常仪式,但是在这忙碌而亲密的村落里,他们的肃静与沉默本身就是一种仪式,其他村人也尽量不干扰他们,直到他们表示能够回归正常的村落生活。这种沉默的哀悼仪式有时只需要几天,有时需要几个月。在这个地方,每位村民的存在感都很强,能够保持低调沉默,而身边有那么多人,还能获得独处的机会,实属难得一见”。(塔伦特著,《森林里的人》,第1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