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山脉113(第26/45页)

谈起“旧日支配者”,不论是生活在海底,还是后来一部分迁移到陆地上,都可以写成鸿篇巨制。那些生活在浅水中的“旧日支配者”继续最大限度地使用长在头部上的五个主要触手末端的眼睛,并一如既往从事雕刻和写作(它们是用铁笔在蜡质防水纸张上写作的)。那些生活在海洋深处的“旧日支配者”,虽然也使用能发磷光的奇怪有机体来提供光线,但仍能运用模糊的特殊感觉,凭借头顶上棱形纤毛,将视觉拼凑起来,这种模糊的感观让“旧日支配者”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依赖光线。奇怪的是,越往下走,我们发现雕刻和书写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雕刻和铭文上都能看出化学涂层的工艺过程(很可能是为了确保磷光),但我们从浅浮雕上并没有找到答案。这些生物在海底移动时,一方面依靠身体两侧像海百合一样的肢体游动,另一方面依靠扭动包括伪足在内的下层触手。有时候,它们会辅助使用两组或更多组扇状的折叠翼,来完成长距离的俯冲。在陆地上,它们因地制宜地使用伪足来移动,但有时候会使用翅膀飞到更高或更远的地方。它们身上的海百合状肢体上有许多细长的触手,这些触手极其纤细、灵活而有力,在协调肌肉神经方面也极为准确。这就确保了它们在艺术创作和手工操作方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技能和灵巧。

这种生物坚韧的程度简直难以置信。即便是在海底最深处,海水巨大的压力似乎也伤不了它们。除了死于暴力,几乎没有“旧日支配者”会死亡,它们的墓地也非常有限。死去的“旧日支配者”被垂直埋葬之后,上面再堆上刻有铭文的五角形土堆。这一点在雕刻上已经表现得很清楚,这让我和丹福思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遐想,我们不得不再一次停下脚步,平复一下心情。这些生物通过孢子来进行繁殖(正如莱克所猜测一样,就像蕨类植物),不过,由于它们异常坚韧而长寿,因此没有太多必要世世更迭,除非要开拓新的殖民地,并不鼓励大规模繁衍后代。这种生物的幼崽成熟得很快,接受教育的标准显然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种智力发达又有审美情趣且占据主导地位的生物已经高度进化,并形成了一套持久的风俗习惯。关于这一点,我会在以后的专著中详细说明。由于海洋或陆地的居住环境不同,风俗习惯也会略微发生变化,但其基础和实质还是相同的。

虽然它们能够像植物一样从无机物中汲取营养,但大部分更喜欢有机食物,尤其是动物。在海底,它们吃的是生鲜的海洋生物,但在陆地上,它们吃的是烹饪好的食物。它们狩猎且饲养肉用的兽群,用锋利的武器来宰杀,我们的探险队看到过化石骨骼上留下的武器痕迹。令人惊讶的是,它们耐得住一般的温度,在自然状态下能生活在低至冰点的水中。但在大约一百万年前更新世的严寒逼近时,居住在陆地上的“旧日支配者”不得不借助包括人工取暖在内的特殊手段求生存。直到最后,酷寒似乎把它们赶回海里。传说中,它们在史前穿越太空时,吸收了某些化学物质,几乎可以不用吃饭、呼吸或是保暖,但到极寒来袭时,穿越太空和御寒的能力已经丧失殆尽了。现在看来,它们当时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毫发无损地延长这座城市及其人造器物的寿命。

“旧日支配者”因为不需要交配,身体结构也是半植物型的,所以没有像哺乳动物组建家庭那样的生物学基础,但从壁画上看,群居的“旧日支配者”似乎也会按照空间利用率和精神诉求相投的原则组建大家庭。在布置房间时,它们会把所有的东西都摆放在巨大房间的中间,把所有墙壁都空出来用于装饰。居住在陆地上的“旧日支配者”可能是通过类似电化学的东西来照明的。不管是在陆地上,还是在海里,它们使用的桌椅和类似圆柱形框架一样的长沙发都很奇特——因为休息和睡觉时都是站立,只是把自己的触手折叠放好就行了——还有一些置物架,是用来摆放一套套用铰链装订在一起、带有圆点的纸张,这些就是它们的书了。

很显然,“旧日支配者”的体制很复杂,而且很可能是社会主义社会,但从我们所看到的壁画上,这一点还不是很肯定。商业活动非常广,既有城市内部的,也有城市之间的商业活动,流通的货币是一种上面带有纹案、扁平的小五角形硬币。也许,我们探险队发现的那些更小的浅绿色皂石就是这种货币的残片。虽然“旧日支配者”的文明大体上属于都市文明,但也会看到农业和畜牧业。同时,也有采矿业和有限的制造业。“旧日支配者”经常旅行,但除了因种族扩张而进行的大规模殖民以外,不停的迁移似乎很少。至于“旧日支配者”个体的运动,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辅助,因为无论在陆地上、在空中还是在水中,所有的运动都一样,“旧日支配者”似乎具备了超强的极速运动能力。不过,运送货物是由负重的兽类来承担的——在水下由“修格斯”承担,在后来的陆地生活中,承载货物的是各种各样、千奇百怪奇怪的原始脊椎动物。